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导师制刍议
作者: 倪晓强 张林 王婷婷 田甜摘 要:目前,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方式的不断转变,在新的形势要求下,必然产生各种与学校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措施。学生导师制即为新的学生工作管理措施。本文以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导师工作为例,主要从学生导师制的优势、选聘机制、现阶段工作情况进行探析,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8-142-001
一、学生导师制的缘由
针对大学新生生活适应不良、班主任助理机制不够完善的情况,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研究决定实施学生导师制度,此制度旨在由班主任直接指导班级的同时构建一个更轻松、更和谐、更高效的管理平台,正确地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二、学生导师的职能与定位
“学生导师制度”又称“学长制”,英文“Student Mentoring Scheme”,简称“SMS”,即在高年级学生中挑选适当的优秀学生,担任低年级班级的学生导师,一名导师对应一个班级,实行固定联系的制度。
三、学生导师的工作内容及成效
1.生活方面
快乐和谐地度过大学生活的第一步就是习惯独立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每位新生踏入校园后,学生导师将全程地陪伴他们度过大学的第一年,从入校手续办理、新生教育、军事训练起,导师时刻关注新生动态,注重与新生进行深入交流,适时举办“新老生交流会”等各类活动,以此加强新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新生的交流欲望,以便及时地发现问题,正确地纠正错误。
2.学习方面
大学的学习与高中有很大的差异。首先,大学的学习具有较强的专业定向性和自主探究性。在学习基础课的同时,要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学习的难度和深度都加强了,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需要自己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大学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具有多样性,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还要经常去图书馆和资料室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利用电脑和网络查询信息资料,参与讨论、辩论、主题发言、角色扮演等活动。因此,在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下,很多同学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对学生导师的挑选非常严格,不仅要品学兼优,而且必须有独特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帮助新生适应生活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思想方面
大学里,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与社会相接近的集体。除了学习,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今后的发展。这是思想上需要转变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导师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学弟学妹分享,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在宿舍里,和舍友们互相帮助;在班上,和同学们共同进取。在此基础上导师还要指导其合理地规划我们的大学生活,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
4.心理方面
据调查,大学一年级新生都曾不同程度地有过寂寞、空虚、孤独、压抑、焦虑、抑郁、自卑、迷茫等消极情绪体验,因为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得新生心理方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大多数学生起初都怀着对大学校园的美好憧憬,而真正进入大学后往往会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对于这样一部分学生,学生导师在日常生活中会给予特别的关注,通过学生会等平台,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同时我们也积极组织勤工助学,联系心理协会开展心理剧等活动。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导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饱满的激情和积极的心态度过大学生活。
经过将近一年的试行,学生导师制在各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综合以上观点,学生导师制度是切实可行的,也值得长期执行的。学生导师制度的优越之处是班主任助理制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够帮助班主任更好地认知和管理班级,更好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对于新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学生导师的选聘
学生导师是一个很重要的职务,是一个新集体的领头人,是新生同学学习和生活的指引者。学生导师自身的条件关系到学生人才培养和学院建设的发展。因此对于学生导师的要求非常严格:
1.学生导师的生活、行为作风等必须符合当代优秀大学生的要求,时刻保持学生干部的先进性,并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生活。
2.学生导师应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具有坚实的专业思想基础,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导师应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自身时刻要以一名优秀的团员、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和热心帮助他人的品质。
4.学生导师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工作中充满热情的同时更要有耐心、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久、做好。
五、学生导师制的完善和发展
理论结合实践,在工作中求思路谋发展。2010届学生导师工作管理总体由开学接待安排、常规班级建设、学期工作总结三部分组成。在此工作中,各级工作小组不断加强学生导师制制度化建设,为高校本科院校学生工作拓宽思路,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对建设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社会将产生积极作用。在2010届学生导师工作管理工作中,有两点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一是加强学生导师内部交流,互助互利。二是提升学生导师工作职能地位。学生导师工作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生工作管理组织需要学院与同学的认可。提升学生导师在学生眼中的影响力,有助于学院学生工作管理,同时利于学院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一个全新意义的重要岗位的成立,给学院学生工作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使得学生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更要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深入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5(5)
[2]陈征宇,黄涛.班主任助理职能和定位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2000(4)
[3]学生指南,金陵科技学院学生工作处,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