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与“严格”的整合
作者: 沈华摘 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环境,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部动力。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改善和优化师生关系,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尊重; 严格; 和谐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146-001
对学生尊重,是班主任在履行职责时对教育对象产生的必要的职业道德;严格,则是班主任在管理班集体过程中必要的手段。那么,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办法呢?尊重与严格如何有机统一?本人体会如下:
一、以“班规”治人,养成良好习惯
管理班级也应该是民主与法制的结合。依据这一理念,我们在培养班级民主气氛的同时,制定了详细的班规,实施班级管理量化考核制度。具体办法是:由学生把在校的所有行为一一列出,小组讨论,班委初定予以量化的细则,考核到每个小组,小组考核到个人,定期公布,累计积分。并把积分作为评优的依据,这样使班级管理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守纪的积极性。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开学第一周让每个学生接受磨砺,达到训练有素,第二周开始考核,到期中个人、小组小结,全班讨论,经反复修改,完善考核条例,将班规规范成文,制定出了详细的班规(即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并且打印出来,家长会上发到每一位家长手中,督促学生执行。
整个学期中,我班除了班委,每天有值日班长,四个值日组长,主要负责登记日常德育加减分情况,每周末在班里汇报一次,并负责德育考核;值日班长、值日组长的职责在班规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实施班级管理量化考核制度,因为管理到位,我班基本达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遵守班规,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促进了班级各项工作的提高。
二、尊重学生,共创优良班集体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长思想的中学生来说,必要的约束是必须的。同时还要求教师本身有严慈般的父(母)爱,给学生起码的尊严。具体做法是:
1.关心学生,细心的爱护
全面了解学生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对教师的要求、对学校的期望等,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去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关心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思想品德方面,注重学生道德观念、是非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习上,主要是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帮助其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增强自学能力。另外,充实课余活动,提高学习兴趣。身心发展方面。既要注意身体健康,又要注意其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对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先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及教育情况,结合社会、家庭一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这样,班主任工作就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如果班主任工作一开始就受到学生们的抗拒、抵触,那么,班主任工作就会很难开展。
2.故事剖析,形成共识
开学后,我在第一个班会课上详细讲解、宣读班规,要求学生表决。当有第一个学生违反了班规时,我就严格地按照班规的具体条款,对违纪的学生进行奖罚分明的处理。不过对被你进行处理了的学生过后应再找他(或她)谈心,并进行幽默的批评和说理教育,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使学生信服、听从、遵守。如我在刚公布班规后的第二天,我班的吴小江同学就没有佩戴胸卡,被扣分。我就以“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粥”的故事教育说服了他们。班上的同学听后个个表示:大家一定要有集体主义思想,热爱自己的班级。有个别同学埋怨说班规太严了。于是我就以“严师出高徒”的故事来教育他们:如果我不严格要求你们,你们都不成了“低徒”了吗?同学们的笑声化解了他们的“怨”。他们心中明白:“严”才是真爱。转化“学困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头戏。我的方法是:逐一细选,重点突破。抓一个,转化一个,多家访、多辅导、多教育、多谈心、多关心、多鼓励。经过车轮般的战术,如此反复,班上的学习风气、纪律等都很快好起来了,形成了我班特有上进班风。大家都尝到了“严师”给他们带来的甜头,感觉到了“严师”给班上带来的效果。
三、润物无声,给学生以阳光
加里宁说过:“教师心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的监督。”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因此,教师的纪律简单地说: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已带头不做。教师的身教作用尤其重要。孔子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无形中,学生慢慢地以老师为榜样。正如慢光甘露,润物无声。我的尊重与严格带来所教班拿了全校最多流动红旗,被评为学校的“文明班”。学习上开展了“比”、“学”、“赶”、“帮”活动,比一比,找差距;学先进、追赶先进的同学;大家共同帮助后进的同学。班上的学习风气浓厚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教师在与学生在交流中构建和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学生要热爱、理解和信任。教师与学生交流应遵守理解、尊重、宽容、平等等原则。教师除了坚持理解尊重、宽容、平等的基本原则外,还必须讲究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充分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特点,帮助学生疏通心理障碍;认真倾听和接受他们的合理建议和要求。机智、幽默、宽容、自我批评是教师处理学生冲突的艺术。教师的宽容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自信,永远散发着人格、学识和信念的魅力。我相信,只要老师在尊重同学的同时能严格地对待他们,定能把教育工作做得更出色。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管理,2004年8期
[2]四川科技报,2009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