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家庭教育促进中学生学习

作者: 张红颖

摘 要:初中阶段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可以让中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初中; 家庭教育;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013-002

马卡连柯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一书中说:“谁在教育儿童?是家庭,还是学校?既是家庭,又是学校。”这充分地说明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同等重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才会使一个人更趋于完美,而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所接受的“启蒙教育”和“终身教育”。“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子成龙”、“女成凤”,而初中可以说是一个人求学生涯中第一个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在为孩子的成长欣喜的同时可能绝大部分家长会感到困惑:在孩子初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做家长的如何去做才能更有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与发挥呢?这也是现在急需要处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中学生学习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学习的影响非常大,积极地说,学生可以从父母亲的正面教育或者潜移默化中获取前进的动力、成功的喜悦,消极地说,可以淡化斗志、磨灭意志、一蹶不振乃至一事无成。如何使这种负面的影响降到最低,正面的影响“浮出水面”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

1.家庭关系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而且这种影响可能是终身的、无法磨灭的

例如:经调查发现,一般情况下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不易和人相处,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家庭完整但父母关系紧张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所带的班级就有这样的例子,一位女同学一段时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在找她谈话时她竟抑制不住痛哭失声,说:“张老师,我很害怕,因为我听妈妈和爸爸吵架时说到他俩要离婚,那我以后可怎么办呢?”

2.父母的作为对孩子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的作为主要指他们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例如父母经常打麻将、打牌的家庭,孩子的注意力往往不大容易集中,作业拖拖拉拉,而且明显表现出对学习的厌恶;再如,如果家长经常上班迟到早退,孩子也会犯类似的错误,对学习也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还有如果父母在孩子的面前评价某位老师的话,孩子对老师的看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3.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

据美国教育部的因特网网页透露,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已得到证实,在家长参与时学生的成绩好,出勤率高,作业能够完成,并能继续研究生的学业。也就是说,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漠不关心,很可能会造成孩子对学习的懈怠和不负责任。

二、帮助孩子确立学习目标并制定详细计划

只有有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方向,有了理想,才会有学习的动力。确立学习目标,对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家长一定要协助孩子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1.了解孩子

一些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自己生自己养,每天生活在一起,还用了解吗?其实不然,孩子身上,尤其是心灵上每天悄然发生着变化,如果不精心对待的话,家长并不能了解。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之前则是对父母的理解期;4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50岁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可见10岁至20岁之间是代际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而我们的孩子正好在此范围内。作为成熟的父母,应当是善于与孩子沟通的。而了解孩子恰恰是教育的成功之道。如果仅凭想象和自己的愿望为孩子确立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例如有的家长习惯把自己不曾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的头上,希望孩子能帮助他圆梦,实际却是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在订立具体的目标之前应当先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存在的潜质和愿望,而这实际上也正是改善父母与子女关系的绝佳的机会。

2.目标的确立

初中阶段学生目标的确立应分为三种:①近期目标(初一第一次期中考试);②中考目标(上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样的高中);③远期目标(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家长应及早和自己孩子共同制定出三个目标从而指导孩子以后的学校。

三、对阶段目标实现情况的合理评价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这是一位名叫周弘的父亲总结出来的教育心得。周弘的女儿周婷婷幼时又聋又哑,但是在周弘的赏识教育下,加上老师和众多热心人的帮助,她不仅能听会说,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各种潜能,享受了更多的人生幸福和成就感,最后成为一名残疾少年大学生。周弘说:小孩子学说话,不论说得多含糊,父母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结果呢,绝大多数孩子都学会了世界上最难的口语。而现在,我们为什么不用赏识的目光凝视自己的孩子,却要抱怨呢?

抱怨教育不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不允许失败,结果使孩子害怕失败,使差异扩大,赏识教育承认差异,肯定孩子的长处和点滴进步,结果使差异缩小、消失。

您想让孩子聪明吗?那么找出孩子聪明的星星之火,吹风鼓气,它就会呈燎原之势;您嫌孩子写字慢吗?那么他哪天有进步,您就小题大做,无限夸大地表扬他,一定会有惊人的结果。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

一提到兴趣、习惯,可能有的家长会说,现在再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是不是有点晚了;还有的家长说,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是学校的事,和我没有关系,如果这样想,那你将错过一次教育的大好时机。

不错,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10岁之前十分重要,而习惯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但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是培养习惯和兴趣的一次转机,中小学要求的不同,新课程的新奇以及教学方法的不同,都会对学生产生无穷的吸引力,原先没有的兴趣可能会从此开始,原先改不掉的坏习惯可能会一下子改掉,当然反过来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在学校,班主任、教师要善于启发与引导,而在家里,家长也要善于从孩子极细微的变化观察和总结孩子的爱好,培养他的良好习惯和兴趣。比如孩子回家说:初中的语文真好玩,历史课真有趣,家长就应该顺着接下去问:什么地方好玩、有趣,从而使他真正地喜欢上这些学科。

五、让孩子拥有逆境智能

逆境智能:就心理学定义,即对挫折的容忍力,即当一个人的目标遭遇阻碍、干扰、打断时,产生能够承受当时情境,而不至于有人格偏差的能力,这种能力会帮助我们突破困境、继续努力。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一帆风顺,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充满了失意、挫败等逆境,思想正面、积极的人可以化阻碍为力量,创造成功,或是调整自己,适应环境,可是悲观、缺乏意志力的人却往往过不了这些人生的逆境,不是自我放弃,就是被竞争所淘汰。因此,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面对逆境的能力。“钻石必须经过压力、打磨,才能发出璀璨的光芒”,孩子也一样,只有经历逆境,方能成就未来。要让孩子拥有逆境智能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了解孩子易遭受的挫折

①沟通挫折,比如给爸爸妈妈讲学校的事情,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却没人愿意听;②需求挫折,比如希望得到的东西却总不能得到满足;③家庭冲突挫折:当家人尤其是父母发生冲突时,孩子是受挫最深的,因为他的感情与家人有很深连接,他认为应该改变现状,可是却很快发现自己无力解决问题,所以常会产生挫折感,如爸爸妈妈吵架时,往往会用情绪性的语言指责对方,或是提出离婚的要求,听到超出他的解决能力范围的这些话,自己又无力劝解,心理会受到很大的惊吓,而退缩到一旁。

2.提高志商(WQ)

志商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水平,包括坚韧性、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等方面。如能为学习和工作具有不怕苦和累的顽强拼搏精神,就是高志商。志商是衡量一个人坚强还是脆弱的指标,决定一个人做事的成败。

3.有意识地磨练孩子

大多数家长不会反对“磨练成人,磨练成才”的观点,但是轮到自己的孩子,又往往很少给他磨练的机会。孟子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磨练必须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要努力去战胜他们,既需要付出体力,又需要付出心力。在这个过程中,会体会到做人的基本道理,不奋斗,不吃苦是不会前进的,做人不会总是轻松愉快、一帆风顺的。正如古诗所写:“梅花香自苦寒来。”

磨练必须面对实际,深入实践,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既需要知识,又需要能力,在实践中,许多不知道的东西知道了,许多不会做的事情会做了。正如古人所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磨练的方式很多,最现实的就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著名学者、文学家朱自清先生说过:“要让孩子在正路上闯,不能老让他们像小鸡似的在老母鸡的翅膀下,那是一辈子没出息的。”

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当前科学文化技术尚不发达的乡镇农村,学生是绝对依赖于家庭的,家长是第一任老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必须净化自己的心灵与品行,在子女面前树起楷模,用高尚的修养、美好的心灵,时刻影响、感染、雕塑自己的子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