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背景下初中生物“整合式教学”初探
作者: 张风雷摘 要:江宁区淳化初级中学是南京市小班化试点学校,小班化的实施是近几年学校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新举措。
关键词:初中生物; 小班化试点; 整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030-001
小班化的实施是近几年学校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新举措,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崭新而又广阔的空间。下面谈谈小班化背景下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进行“整合式教学”的研究实践及体会。
一、“整合式教学”简介
“整式合教学”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整合教材——对教材进行认真研读,根据学生学情大胆重新整合,追求“该讲的讲、不该讲的绝不讲;学生不会的讲,学生会的坚决不讲”的高效教学境界。
二是整合教学方式——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时应当分工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在学习方式方面应当体现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也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三是整合课时——把以往课时数在实际削减的情况下重新进行教学安排。
二、“整合式教学”实例
以苏教版《生物》七下 “第11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为例,一般按教参建议第一节需1课时,第二节需2课时,复习练习需1课时,共4课时。
我进行“整合式教学”,首先用整合的思维,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能力来整合处理教材和课时,共3课时,具体安排是这样的:
第一课时:采用“单元知识大整合”的方式,涵盖本章基础知识点的清扫、知识线索梳理和知识重难点讲解三个部分。其中,第一课时重点解决基础知识点(知识目标),采用学生预习、小组汇报的方式完成。我的班级通常分5个学习小组,因此设置了5道预习大题,要求学生回家完成,课堂上学生按小组抽签后进行汇报展示,当学生把基础知识点在小组内基本解决结束以后,再提出疑惑处,采用自己先提、小组讨论收集,最后提交班级和任课老师,教师将学生通过第一课时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及时掌握,为下一课时的针对性备课提供依据。
第二课时: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线索,把握教材知识的内部联系。我采用教师主导的方式整合出了整个11章的知识线索,然后将线索中重点知识和学生疑难部分进行重点解读。
线索:人体废物种类→通过哪些系统排出→主要途径→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过程→血浆、原尿、尿液三者比较→小结→课外探究→课外阅读
当堂用习题进行训练并讲解疑难处。重点解决孩子们的“应试”问题,习题:
1.说明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人体为了保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每天都要将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尿液就是人体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一种废物。它在图中
______里连续形成。
A① B② C③ D④
2.肾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试填表:
3.肾单位是形成尿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右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标号1、2、3表示的结构分别是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B.标号1和2内的液体分别是血液和原尿
C.标号2和3内的成分基本相同
D.糖尿病人3内流出的液体中含有葡萄糖
4.排出尿液的顺序是()
A、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 B、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膀胱→尿道→输尿管→肾脏
5.张医生对小明的血浆、原尿和尿液进行了化验分析,得出了下表数据(单位:克/100毫升)。请分析这些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A液、B液、C液分别代表_____、 ___、 ________。
(2)比较尿液和血浆成分的变化,
你认为尿液主要排出了_____、_____等物质。
(3)在原尿中有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却没有,说明肾小管具有___作用。
(4)如果C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为10.0克/100毫升,那么该人可能患有_______病。
6.请写出排泄途径。
7.判断:排泄和排遗是人体排出废物的两种方式,它们之间并没有根本的区别。
8.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_____、_____和皮肤;
人体排遗的主要器官:_____、_____。
第三课时:指导学生围绕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活动和展示学生活动成果。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提高能力。
三、“整合式教学”的反思
“整合式教学”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对教材的整合处理,教师脱离了教材对自己的“束缚”,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达到自己教学的质变;从学生的角度,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讨论以及班级的大讨论等互助学习真正自己解决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再通过参与精心设计丰富多样的展示活动(口头展示、板书展示、小报展示、思维导图等)及评价,克服应试教育背景下单纯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标准单一,漠视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弊端,从而让孩子们对教学有所期待,在体验“做的欢乐”中提升学科的兴趣和魅力,实现学生个体与班级集体、小班老师和小班学生的共同成长。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30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