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 新认识 新体验 新做法
作者: 冯稳定摘 要: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应该完成自身角色定位的嬗变,即教师不仅应成为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甚至是参与者、合作者,是贴心人,教师是为学生成长所搭建的一个平台——知识的、能力的,而且是精神的平台。
关键词:课改; 教师; 角色嬗变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039-001
一、教师角色的嬗变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学生也不再是单纯被灌输的容器。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随时帮助学生明确其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并帮助他们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营造和维持积极的心理氛围。中学生正处在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处理信息、判断是非的能力还很弱,而教师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念、道德情操、审美旨趣都会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二、课堂教学行为创新
◆多以鼓励式或期待式的教学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的热情。如“你的想法很有新意”“你的发言真精彩”“你一定能行”“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等等,即使学生回答有误,也要肯定学生答语中的积极因素。
◆变教师提问为“师生互问”“你问我答”“学生互问”,大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尽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很简单,甚至多此一举,但学生在提出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既进一步理解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突出学生回答问题的主体意识、自主体验,鼓励学生多以下列语言结构发言:“我觉得……”“我认为……”“我看……”“我想要……”“我发现……”“我学到了……”,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性,教师在问题设计或探究任务分配时要分层次,有梯度,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广泛参与,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合作探究时,引导学生做好角色定位,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想”“有所探”“有所得”。在合作小组的确定上,在组员的探究任务分配上,实行“探究小组责任制”“组长考核制”“探究任务轮回制”等,在总结交流成果时采用“首席发言人制”,并以“我们小组经讨论后一致认为……”、“我们认为……”等起句。
◆在“合作交流”时,为了上下同步,节省时间,可以让合作学习小组的代表在合作时就走上讲台,将合作学习结果直接写在黑板上或投影显示。为了避免学生叙述交流成果的无序性,要求学生在答案前标上序号,并规定一定的字数要求,以精炼表达。
◆改考核学生的一卷制为学生自编题目,相互评讲,让学生在“编——练——考——评”中进步。
◆设计学生作业的自我评价表,让学生每一次作业后都能进行自我的独立评价,批改之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互助或请教老师,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结论。
◆变老师的总结为“你来总结”。这样的总结或“学生板书”可能问题较多,但这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机会,让学生在分析错误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三、走进生活,拓展教学的更大空间
例如在执教《水循环》这一节讲到水资源及其保护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联系实际的学习。
(1)引导学生自己记录家里水表在一周内所用的水,估算出一个月家里所用水费。
(2)引导学生思考,家里应该如何节约用水?并请他们把想到的好措施告诉父母等每个人,请全家一起参与节约用水。
(3)引导他们调查学校水的使用情况,哪些地方存在浪费现象?可以采取哪些节水措施?并写出书面报告,提供给学校总务处。
(4)引导他们思考目前在使用水资源方面有哪些不足之处,并查阅资料,提出创新方案。由于学生的学习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所以学生对这样的知识很感兴趣,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他们没有觉得这部分内容抽象难懂和枯燥乏味,他们开始为家里节约用水而动脑筋,他们提出了一个个虽然稚嫩但充满责任感且具有一定价值的建议。学生不仅学懂了课本上的物理知识,丰富的学习内容也大大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更培养了其主人翁精神。尤其是家长和老师的肯定,使他们的求知心理得到极大满足,成就感和自豪感溢于言表。
四、挖掘人文内涵,打造“另类物理”
作为物理教师的我们,必须把教材视为一种可供开发和整合的资源,大力挖掘隐藏在课程深处的人文内涵,充分运用自身的知识积累、创新思维,上出一些别具一格的、文理兼备甚至显得“另类”的课。例如在执教电压一课时,教材上将水压与电压进行类比,笔者则一反常态,将正负电荷比成牛郎、织女,电源的作用比作王母娘娘的权威,将导线比作鹊桥,将电压喻为使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伟大的爱情力量,灯泡的光芒喻为爱情的光辉,借助于宋朝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一词,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出一个全新的优美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掌握知识的同时,求真、求善、求美,获得精神上的陶冶和内省。再如,同样是讲水资源(在另一个班级),作为扬州人,我要求学生从多种途径去搜集大运河的沿革、水文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资料,并介绍古诗:“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万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引导学生对隋炀帝的功过是非作出辩证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其实,科学家的故事、民间传说、典故、俗语、广告词、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词歌赋,甚至历史地理、生活万象等等,就像一座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撷取,这些反映物理之美、彰显人文情怀,显示人性光辉的内容,一旦我们取其以质,饰之文采,串之以线,它们一定能够巧妙地与所教学内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对学生的精神、情感、价值观念起到难以估量的熏陶作用,也为教师的课堂气氛增色不少。可谓“诗词歌赋见物理,另类物理也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