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也疯狂”
作者: 李杰摘 要:新的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社会培养各种有用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跳”起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072-001
为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多年来,我对“如何上好数学,让课堂跳起来”进行了以下探索,并获得了一些经验,具体如下:
一、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我国义务教育目前教与学的方式,是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状况,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应做到以下两点:
1.关注学生,所谓关注,那就是对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中下等学生的关注
主要是对学生的心态以及学生当时的那种学习状况进行研究;要及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行为。
2.成立课外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中,通过整体把握和分层推进,让学生充分参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并通过组织多层次的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类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方法上,由于不同的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不同,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2.注重对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强化数学思想的教学,使数学思想能贯彻平时的教学中,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3.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几年来,我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先后借鉴了“洋思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了灵活的教学方法。
三、实施分层教学
分类指导,实施异步教学是实现群体“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统一的必由之路。
分类指导、分层施教就是教师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基础水平,分成A、B、C三组,在教学过程中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拟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程序。从而使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一把的扶一把,使优秀生提高冒尖,大部分学生正常发挥,稳步提高,学困生也得到了转化,努力赶队。
1.搞好分组:
①根据每个学生几次测验成绩的平均值排定他们在班级中的名次(应重点考虑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智能和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
②在这个名次中确定一个中间学生。
③以这个中间学生为准,往前和往后共排出约20名学生(以每班50名学生计算),把他们划为一组,即中等水平的B组,高于B组的前15名属于优秀水平的A组,低于B组的后15名属于水平较低的C组。随着学习成绩的升降,三个组的成员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变化的结果应是学困生组的不断“解体”,中等生组和优秀生组的不断壮大。这应适时根据他们的测试成绩来调整组别或升或降,适当引入竞争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取心。
2.通过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类补缺,落实分类指导,面向全体。
2.1分层备课:在教学中,学习借鉴布鲁姆教学理论,除研制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外,更注重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考虑三类学生不同接受能力。对C类学生提出基本要求,对A、B类学生提出较高要求。同时配置相应的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其目的就是使全体学生在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中、上等学生能有所提高,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
2.2分层授课:坚持“进度一致,程序不同,分层施教”的原则。做到不同授课内容区别对待,搞好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和分类指导。应在基础知识课中同步不同速,鼓励A、B类学生通过增大练习量熟练掌握;辅导C类学生达到基本掌握,对综合性较强的课,着眼于B类学生,实行中速推进,对C类学生降低,A类学生提高要求。
2.3分层作业:为使各类学生在课后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高,我对课外作业和练习也进行了分层次、有梯度的设计。给三组学生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同。例如:我给C组学生的作业以单一机械的练习为主,偶尔也从综合多变的练习中选一些比较容易的布置给他们;给B组学生的作业主要从单一机械练习和综合多变的练习中选一些中等难度的;给A组学生的作业以综合多变的练习为主,偶尔也从单一机械的练习中选一些较难的布置给他们。或者三组学生同时接受同一难度的作业,但要求他们仍按三个组收齐,批改时则把精力集中在C类学生的作业上,对C类学生,要求他们能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B类学生,要求他们通过作业透彻理解基础知识,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对于A类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完成作业时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深化理解和掌握,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上下工夫,掌握一般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解题规律、解题技巧。
2.4分层辅导: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发展,开展好第二课堂对推动后进生转化,搞好优生优培会起到积极作用。主要是通过抓“课堂补偿”,强化C类教学,开发非智力因素,转化后进生。抓“额外供应”,强化A、B类教学,鼓励学生拓宽学习内容,超进度自学,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这样,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不断完善,学生逐渐享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