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岗贫困地区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作者: 赵萍摘 要:贫困地区的教育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教师素质较差,进取心不强,教学方法不新等。准确地把握当前西南岗教育的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时效性,探索贫困落后地区的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关键词:贫困; 教育; 现状; 教学; 方法; 态度; 设施; 理念。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074-002
贫困是人类面临的世界性挑战,与贫困相联系的教育问题,更是挑战之中的最严峻的挑战。因为教育不仅关系着现在,也影响到未来。要解决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不仅需要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还需要政府实施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当然更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为此,我对西南岗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对西南岗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各乡镇中小学教育现状较前几年有所改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教师素质较差,进取心不强,教学方法不新等。准确地把握当前西南岗教育的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时效性,为探索贫困落后地区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1.具体目标
1.1了解当前西南岗贫困地区教师、学生、教学设施的现状。
1.2分析当前西南岗贫困地区教育教学的处境、方法等问题。
1.3寻求改变当前西南岗贫困地区教育现状的策略。
2.调查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2.1.1老师问卷:内容涵盖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师实际行为四个方面。
2.1.2学生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流生情况。
问卷调查在西南岗上塘中学、天岗湖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910份,回收有效问卷1890份,比较理想。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三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时间:2007年11月—2010年12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当前西南岗贫困地区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当前西南岗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基本情况是:就年龄阶段情况看,45岁以上的教师占21.13%,45岁以下至30岁以上的教师占23.94%,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46.48%,大多是近两年才分配的大专生,但他们的教学经验还不成熟。教师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本科文化程度的教师比例为12.7%,大专文化程度的教师比例为73.24%,中专为1.41%,高中文化程度的占4.23%,总体来说,在一线任教的老师文化程度合格的老师占90.14%,专业对口任教的占98%,后勤人员占8.5%,跳槽另谋高就的老师占比例1.41%。农村教师大多安于本职工作。通过问卷访谈163位老师,他们的教学态度认真的占76.5%,教学观念陈旧的占28.1%,有新的教学理念的占71.9%,能兢兢业业、爱岗的比率63.3%。但因教师自身的素质的制约,导致不少教师只满足于常规教学工作,业务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细、过得好,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率低下,多数老师平时懒于学习,教研风气不浓,还有的老师消极怠慢而浮于表面,甚至于教师“弃教”、“厌教”,导致学生“弃学”、“厌学”,学生“厌学”又反过来致使教师“厌教”,教学质量受影响,生源无保证,大大影响了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进程,由此又阻碍了贫困地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
在西南岗贫困中小学教师中职称结构方面:高级职称人数几乎没有,我校目前只有一个高级职称人员,中级职称有15人,初级职称占绝大多数,特别是高级职称的人员与县城教师比例相差太大,无法相比,这种不合理的职称结构,不利于调动农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因而缺乏必要的教学激励机制。
综上所述,西南岗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现状不容乐观,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严重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对当前西南岗贫困地区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当前西南岗贫困地区学生的基本情况是:这些学生年龄大多在12-17岁之间,极少数超过18岁,都来自于本镇及其附近的农村家庭的学生,这些学生家境比较贫困,大多是留守儿童,其占比是68.1%,留守儿童中吃住在学校比例是60.1%,这些学生父母都出去打工,有的跟着祖父母生活,有的跟着外祖父母生活,还有的跟着姑姑、姨的等。调查中还发现学校单亲家庭的孩子占比是9.3%,孤儿比例是8.7%。由于人们对教育观念的改变,且近些年来大势所趋,教育的中心偏向县城,所以,那些成绩优秀的、家庭条件好些的学生都到县城学校读书了,所以,乡镇学校内的学生大多是成绩一般或低下的。即使有成绩好的,也是极少数。农村学生中还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无进取仅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考中专、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家庭松学校紧的矛盾局面,甚至当前出现的是家庭学校都松的局面。
2.2学生的学习态度。当前这些学生,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经调查结果表明2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61%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2%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比例比以前增大了,而且我们在调查中发现92%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毫无兴趣,野性十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知识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目前,多数中小学生对学习无兴趣,仍停留在教师所要求和布置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学习状态,学习的被动性较强,他们主动学习和探讨知识很不够,还没有掌握适合独立学习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的被动性,表现在学习方法上主要是死记硬背。他们上课抄笔记,课后抄作业,复习考试态度不认真不严肃,考好考不好无所谓,缺乏上进心,进取心困乏,毫无主动学习的态度,缺乏独立性学习,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离不开老师的“拐棍”,这怎能不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呢?但调查也表明,优等生的学习方法比较灵活,有较强的主动性和适应性,能够进行独立钻研,掌握了一定的学习主动权和自学方法,因而学习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2.3学生的学习目的。调查结果表明,有21%的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上学,对未来也没什么打算,只是有条件能读到什么程度就读到什么程度,目的不明确。有43%的学生打算初中毕业后选择读高中,准备考大学,有38%的学生初中毕业后选择读中专,有19%的学生选择就业。调查中发现农村初中生大部分准备不读书后去打工。至于在农村创业之类的想法没有,对于不同年级的初中生,他们的心态波动不同。
2.4流生情况。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普遍低下,科技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下,导致贫困。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调动,目前西南岗大多数的青壮年或中年人都外出打工,西南岗学校留守儿童人数较多,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终年在外,只是在年终或是几年回家一趟,家中一般只留有小孩与祖母或外祖母一起生活,且有的是单亲家庭或是孤儿。有的家中兄弟姐妹居多,父母无力供其读书,初中没有读完就去外地打工赚钱,或是学生自己有所“觉悟”,知道家中供不起自己读书,便早早地做了辍学去打工的打算,丧失了受教育的权利。我带过的一个女生,当时在班里成绩很好,因重男轻女思想的严重,父母便让她辍学打工挣钱,好供读高中的哥哥和小学的弟弟完成学业。随着网络的发展,大人小孩都学会上网,特别是中小学生上网打游戏,更是成瘾,有些学生,特别是小男孩,到校不想进教室,往街上网吧一转,一上网,就把一周的伙食费给消费了,久而久之,更不想学习了,导致厌学、进而辍学。就目前调查发现,每天都有3%的学生出去上网,而这些上网成瘾的学生渐渐在学校流失。贫困地区每年流失的学生数大约在20%,数目是比较惊人的。随着国家两免一补的政策的推广,完全解决了西南岗地区的学生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的情况,辍学率大为降低。但总因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流生问题仍亟待改观。
3.对当前西南岗贫困地区教学设施的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大大地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多媒体配套设施的完备,让今日的教学方法多姿多彩。但经过调查发现,目前贫困落后的西南岗中小学校里,多媒体教室寥寥无几,现代化教学手段还不能体现,仍就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硬件设施的跟不上去,严重束缚了教学手段的更新,虽然有国家的投入,政府的扶持,发达地区的援助,仍不能满足西南岗的需求,落后的面貌仍然存在。无实验设施,科学实验课、物理实验课、化学实验课也只能看着书本读读说说。
四、改变当前西南岗贫困地区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1.树立学生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
态度改变一切,我们应该树立学生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有自己的远大理想,奋斗的目标,进取的信心,拼搏的勇气。强化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让学生想学习、爱学习,懂得学好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鼓励他们不能放弃自己的学业,即使再苦再累也不能放弃,激励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知道苦尽甘来的道理。
2.提高社会关注度,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在腾飞,繁华的都市热闹非凡,但贫困落后的地区较多,那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灯红酒绿,有的是纯朴的农民和上不起学的孩子们,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只有教育提高了,才能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我们要特别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卓有远见又感人至深的口号,在社会上反响很大。根据我们调查得来的资料,江苏的苏南地区,特别是县级市常熟市政府,以及一些企业和个人,这几年对我们苏北的西南岗地区给予了大量的物质和现金的帮扶,并且是一对一的资助那些贫困的孩子们,让他们安心、放心地回到教室上课,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力。国家、政府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关注,更助学生完成义务阶段的学业,大大改变学生弃学现象,挽留住了学生,让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业。
3.鼓励与表扬,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心情愉快,提高学习兴趣。而不能批评、训斥、讽刺,这些行为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带来恐惧。我们对课业评价的目的是什么?除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评价中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的课业如果受到老师的表扬或得到大家的赞扬,心里是非常兴奋的,也会给学习带来巨大的动力。除了表扬我们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鼓励,让他们有一股动力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爱学习。这样不但不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反而增加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满兴趣地上好每一节课,那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相信找到了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根本原因,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小学的教学会是另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
4.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三尺讲台,关系未来。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老教师知识老化,教学方法单一,拓展能力不强。而新任教师普遍具备负责的执教态度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但也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要促使这些地区教育良性发展,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和培训新任教师,巩固其专业思想,提高其业务能力,使其能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老师要志存高远,忠诚教育。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铭记教师的神圣职责,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
热爱学生,以人为本。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遵循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5.提高办学条件,倡导现代化教学模式
目前国家政府加大对教育方面的投资,提高了办学条件,硬件设施跟得上去,多媒体渐渐进入每个中小学,丰富了课堂教学,让我们的教学多姿多彩,提高了教学质量。
现在义务教育免费,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不仅仅是金钱的问题,而是政府的责任全部到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探索完善义务教育的新途径,我们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开创我们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