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自主性学习意识的培养
作者: 董守銮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新的课程价值观,即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与此相适应,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自主学习; 营造; 优化; 探索空间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9-080-001
人天生具有认识、求知的本性,乐于追问、探寻、创造,并在这过程中展现自己的生命力量,获得生命的意义感。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注重生命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自觉地认识自我、追求自我、提升自我,即我们常说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一、注重动机与兴趣的激发
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是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内驱力。长期以来,在接受式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已经习惯于听老师的讲解,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学生对于一切的一切都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因此,教师只有从激发动机与兴趣出发,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传道授业解惑时,教师更应注重指导,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学习时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目前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或不知如何学习的现状下,教师的导学作用对加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尤为重要。总体来说,要从教学设计、组织、管理和实施等方面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方便,启发学生的自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给学生带来较大的满足感。
二、营造适合主体发展的环境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愉悦心境形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消除“尊严式”或“真理式”的师者形象,打破陈规,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争辩。教师不仅视学生为接受启蒙的对象,还应视他们为“主角,”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主体”,不管这个学生是“绝顶聪明”还是“非常不济”。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殊不知,正因为我们过于追求知识的终极结果,往往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事实上,语文教学有其本质的特点:对事物的感悟因人而异,对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响。而且一个人的思维只要存在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不必像数学的习题那样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在教学上,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认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就是要营造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全体发展的环境。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提倡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教材选择、环境设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创造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参与研究、讨论。教师要有这个意识,并且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使这个意识得到充分落实。同时也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教育者要承认学生发展存在个性差异,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学必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得以体现,特长得以发挥。
三、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创新的不尽如人意,制约着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形成。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总是剥夺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虽有貌似“创新”的做法,到底也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处于被动状态下的学生根本无法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教师应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法,强调“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通过新异的刺激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以求符合学生喜新好奇、情绪易变、趣味多样的性格特征;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的动机。根据各种文体的特点,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的目标,探求学习规律,提高读写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四、创设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地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2.重视小组学习活动
小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集体学习方式,是开放教育积极性提倡、大力推行的重要学习方法。采用自愿、自由结合方式或学校指定人员组成的学习小组,小组活动除了学校规定次数外,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形式灵活多样。小组学习不仅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而且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信息、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能发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作用。实践证明,小组学习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在个别化自主学习基础上,提高合作学习意识等方面有着其它教学组织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重视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给与充分的重视,不断探索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对学生多进行自主学习方面的训练,久而久之,我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