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肯定自己做对了吗
作者: 吴正琴摘 要:教师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就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关键词:课堂教学; 检验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088-001
六月的一天,接到朋友小芸的电话,语气很着急,偶尔还听到小孩的哭声,一问才知道是她上六年级的女儿佳佳数学试卷考得不理想,小芸很生气,批评她考试粗心,让她又做了一份试卷,结果又错了很多,而且是不该错的。知道这些情况,我让小芸暂时别发火,等过一会儿再和佳佳好好谈谈,让她自己分析一下做错的原因,把能订正的先订正出来。
一场风波暂时过去了,留给我诸多反思: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是体现在对问题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此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不然,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学生试卷做好了,老师常说“多检查”,大部分学生这看看,那看看,一会儿就“看”完了,又有多少学生能肯定自己做对了呢,又有多少学生会检验呢?事实上又有多少老师能在课堂上花时间重视培养学生的检验意识呢?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检验,培养自信心呢?
一、营造氛围,树立学习自信
如何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呢?
我认为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让学生明白自己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全心全意的引路人,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习的关键还在于自己。当学生回答慢了或错了时不要急于评价,教师不应面露焦虑,应恰到好处地运用形态动作,以富有“会说话”的脸部表情和“信任”的眼神来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并可用“别急,慢慢想,一定能想出来”等关切的话语来鼓励他们,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现代社会需要人格完善的一代新人,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就能大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满怀信心地投身学习。记住:等待也是一种爱!
二、抓住课堂,强化检验训练
在课堂教学法中很多时候教师总是问:大家认为他的回答正确吗?或大家同意吗?对学生的回答缺少要求学生对结果进行检验这一环节。学生的回答只要是教师和其他学生认为正确就算通过,真的大家同意就是正确吗?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反思检验这一良好习惯培养的机会。我认为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因此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点时间与空间,尽量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
看着一张张自信的脸庞,我面露欣慰之色,我知道“学会检验”、“肯定做对”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我深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才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三、加强估算,启迪学生合情推理
估算在当今社会各方面的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这对于扩展学生数感有很重要的作用。时代高速发展,很多需要人来完成的繁琐的计算工作,现在大部分都可以由计算机来替代,因此,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也较以前低了许多,而估算在学生形成“数感”、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从原来教学大纲中作为“选学内容”成为今天新课程标准中重要的必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如:六年级一班第一组男、女生体重情况如下表。(单位:千克)
这个组的男、女生体重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多少?对于这道习题,我让学生分别求出男、女生体重的中位数,接着让学生估算:你认为男、女生的平均体重会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他们的平均体重应介于最多体重和最少体重之间。如男生最多体重59千克,最少42千克,平均体重在42-59之间,因为54、59的存在,平均体重应高于中位数43.5千克。接着学生计算加以证明。同样的方法,首先分析女生体重的数据,得出平均体重应在37-41.5之间,因为数据比较均衡,故平均数和中位数应该差不多。最后我将男生最多体重59变成62、女生的最少体重变成30,让学生思考:改变一个数据后三个统计量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受影响?
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就会对估算有个清晰的认识,明白估算在解题中的重要性,也会提高解题的兴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88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