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技课外活动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作者: 谈琴芳

摘 要:小学劳技课外活动是劳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小学劳技课外活动五个基本环节及要求,总结了四个体会:满足学生兴趣、重视与课堂内容结合、诱发学生创新、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劳技; 课外活动; 环节; 要求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117-002

近年来,小学劳技课逐步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不仅制订了课程标准,编写了教材,落实到课程计划之中,各校还配备了专(兼)职劳技教师,省、市、县各教研室也有专(兼)职教研员,组织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使小学劳技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作为小学劳技课堂教学重要补充和延伸的小学劳技课外活动,在部分地区、学校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我校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专(兼)职劳技教师的共同努力,多年来在保证劳技课堂教学高质量的前提下,对该学科的课外活动进行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和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经验。下面就组织和开展小学劳技课外活动的基本环节及其要求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

一、劳技课外活动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任何一项劳技课外活动,就其运行的全过程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基本环节。

1.确定活动目标。劳技课外活动总的目标应该和劳技课堂教学的总目标是一致的:①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③丰富学生的劳动知识与科学知识;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是作为课外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学习内容上、时间安排上与课堂教学还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在目标的确立上,还有如下的补充: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一项活动有时要延续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会有结果)、忍受挫折与失败的心理、与同学合作探究的能力、根据活动进展情况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的能力等等。

具体要求:(1)在确定目标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如“创新”这一目标,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培养创新意识,中年级是创新精神,高年级是创造能力。(2)每一项劳技课外活动的组织,每一次课外活动的安排,其目标要具体,要有所侧重。如纸工类的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与设计能力。金工类的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对金属材料的剪切、锯割、弯折、锉削技能。种植养殖类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真实的劳动”与“真实的科学”活动的艰辛和快乐。总之,在组织劳技课外活动时,要先考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再考虑活动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科学技能有哪些提高;最后考虑通过活动学生能获得哪些知识。

2.选择活动形式。要根据活动内容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一般来说,小学劳技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①劳技制作;②参观学习;③种植养殖;④展览表演;⑤劳技竞赛等等。

具体要求:在选择活动形式时同样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要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二要能为孩子们易于接受。如低年级学生,开展纸工制作、喂养小动物、参观展览等活动来诱发学生的兴趣;中年级学生,开展小制作、小考察、陶艺活动、电子制作等活动强化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高年级学生,则尽可能开展一些科学探究类的活动,把学生学到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设计活动方案。方案设计是劳技课外活动的关键,它关系到劳技课外活动的成败。一般来说,小学劳技课外活动方案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活动主题;②活动目的;③活动对象;④活动的方式方法;⑤活动的程序;⑥场地器材的准备;⑦活动的总结。

具体要求:以往的劳技课外活动,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成了活动的附属物或教师的附属品,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因此,应采用师生共同设计“活动方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活动程序和各个环节中的具体要求,了解活动组织工作及活动器材准备情况。如:学生对夹竹桃叶汁液能够杀虫产生兴趣,我就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制订“夹竹桃叶提取液杀虫效果”活动方案,设计了四个实验:提取液杀灭土壤害虫、杀灭青菜蚜虫、杀灭天牛害虫、杀灭厕所害虫。由于学生明确活动的重点与难点,这项活动获得成功,在二十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科学论文一等奖。

4.活动组织实施。在劳技课外活动实施阶段,要始终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一般可采用“以扶入手——半扶半放——以放为主”三个步骤来实施。如:我校开展的“趣味种植”活动,育苗是活动起始阶段,对学生来讲植物的育苗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的“育苗”活动连续失败,势必会影响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可采用“以扶入手”的方法进行辅导,确保植物的出苗率,把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在起始阶段就调动出来。幼苗的移栽是趣味种植的关键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究项目进行种植,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不少学生自己难以解决问题,用“半扶半放”的方法辅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的问题。在种植的植物管理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经常观察学生种植的植物,参与学生的种植管理活动,用“以放为主”的方法,去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具体要求:“扶”,不是包办代替;“放”,不是放任自流。要找准“扶、放”的时机,通过老师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劳技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自己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5.活动总结评价。这一环节的工作既是意味着此项劳技活动的结束,又直接体现了这项活动的最终成果与收获。小学劳技课外活动总结评价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方面:①活动目标完成情况;②学生在兴趣、技能、知识方面的收获情况;③活动成果;④活动还存在的问题等等。

具体要求:在小学劳技课外活动的总结评价中,有两项内容必须认真做好。①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要认真讨论活动后的认识与体会,得到的收获和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和设想,考虑用什么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成果。②对辅导活动的老师,则要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活动进行认真鉴定与评价。

在劳技课外活动组织过程中,诸环节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确定目标是组织劳技课外活动的前提;选择活动形式,确定活动方案是为了更好地去实现目标;而目标的最终实现必须通过具体的活动组织实施;总结评价既充分体现出目标实现的程度,又是检查活动全过程是否恰当的重要环节,通过反馈,为下次活动目标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二、在小学劳技课外活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归纳总结了以上五条小学劳技课外活动的基本环节及要求,在此过程中,我们还有如下四条体会。

1.活动的内容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小学生对劳技活动的兴趣,必须要在活动内容选择上下工夫。小学生兴趣广泛,什么事情都想知道,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但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兴趣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转移,活动常常不能持久。究其原因,老师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不是学生真正需要探究的,这是制约学生活动兴趣不能持久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采用“菜单式”方法进行,就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活动“菜单”,老师根据学校设备设施状况,对“菜单”内容进行合理筛选,形成适合学生活动的“菜单”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己组合成活动小组。这样做的好处,能把学生实践与探究的兴趣激发出来,并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内在动力。

2.要重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

实践性是小学劳技教育的本质特征。因此,一方面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实践,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去“动手做”;另一方面要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保证有充足时间实践外,还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发问”。不是课上完了,问题没有了,而是课虽然上完了,还有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越多,劳技课外活动内容也就越多,促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融合。课堂教学可以引发学生课外探究,课外探究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双赢目的。

3.要诱发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会创新

创新是教育的第一主题,劳技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劳技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会创新的重要载体,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靠教师的引导和培养。我在劳技课外活动辅导中,首先有意识地讲授一些创新技法,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其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要按照现有的材料“照猫画虎”,而是着重在改变条件或变化方式后,尝试探究新的结果,努力诱发学生创新灵感;再次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如: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如何开展实验活动、如何做好观察记录、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如何撰写科学小论文等等,引领学生的创新活动朝着正规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4.活动中要融入德育教育

劳技教育具有极好的“育德”功能,辅导老师应抓住时机,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活动之中。我在劳技课外活动中从八个方面渗透德育教育:①每项活动中,学会团结合作;②观察事物,学会认真细致,不漏掉每一个特殊现象;③遇到疑问时,学会如何去请教别人;④交流讨论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⑤碰到困难时,学会分析问题,有决不放弃、迎难而上的精神;⑥开展活动时,学会爱护每一项公物,爱护大自然中的植物与动物;⑦活动总结时,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认真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寻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⑧活动结束时,学会把工具、材料整理得井井有条。

把德育教育有机渗透在劳技课外活动的全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这种品质经过较长时期的熏陶感染,将来会表现为事业心和责任心,一旦与祖国的建设联系起来,就能形成崇高的理想。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周新桂等.探究教学操作全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

[3]顾志跃.科学教育概论,科学出版社,1999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