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作者: 顾海霞

摘 要:电子技能训练是中等专业学校电子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其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 电子技能训练;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133-001

电子技能课专业性很强,教师一味地照本宣读,脱离实际地空谈,势必导致由于知识枯燥乏味,而使学生丧失对电子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循序渐进,抓好技能操作基本功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普遍采用了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进行技能训练。本人担任过一个班的初、中级技能考核的辅导任务,这些学生的技能基础几乎为零,本人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制定辅导计划,分层次教学,突出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将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创设了两条路子,理论知识较强的学生可以从理论方面入手,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从技能方面入手。这样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到理论教学中,把学生带进了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这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上好实验课不但可以验证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万用表的正确使用,是电子技能训练的前提,它尤如人的眼睛,万用表的教学应突出量程的使用,特别是用得较多的量程,如电阻挡、直流电压挡,进行现场指导。焊接工艺是电子技能教学重要环节,在无线电装接中故障率较高,为此我们进行了四课时的焊接工艺训练,为了不挫伤学生成功的良好愿望,不宜采用新元件及电路板,宜使用旧电路拆装,这样学生按照某一电路装接成功与否都有合理的解释。在工艺训练中,特别要强调电烙铁握姿、焊剂、焊料的使用,同时要强调坐姿。在技能操作中狠抓基本功的训练,并定时定量进行考核,使学生逐步掌握专业和技巧。

2.以学生为主体,鼓励自主、合作、反思的启发式教学

学生在电子技能训练过程中,通常依赖性很强,很少会自己去考虑元器件如何布局,如何走线,更不要说工艺质量。因此技能训练之初实训指导教师就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学生拿到一张电路图后,电路图要实现的功能是什么?如何合理布置元器件?怎样才能高质量地完成相应电路的装配?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反思等环节,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

我们还可以由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现象,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既让学生懂得了知识,又开动了头脑。例如,在学习“串联稳压电源”时,针对学生喜欢用手机,且经常在教室给手机充电,给学生提出问题:插座上是用交流电,而充电器输出的是直流电,它们是如何进行转换的?同时用万用表让学生实际测试来验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由此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有去学习它研讨它的动力,教学效果会很好。

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展电路装配图的设计小比赛,让学生自行或合作设计一张更好的电路装配图。在自觉与不自觉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反思、创新意识。

3.因材施教,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

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来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技能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分阶段实施。从教案的准备,实物准备,示范指导,巡视指导,到结束指导等环节,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两个做法:

(1)基本操作练习与反复练习相结合。电子装配中级考核辅导中,采取分块教学。如电源电路、振荡电路、触发电路、分频电路,这些电路又分为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两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轮以各单元电路为主进行训练,让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第二轮要求学生安装整机,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第三轮设置故障教学,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第四轮采用模拟考核形式,训练学生的实战能力。

(2)专题操作与创造性练习相结合。专题操作练习是把一个技能课分解为若干个小课进行训练,这样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创造性练习则是学生熟练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练习。这种创造性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各种生产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

4.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借助于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将书本上的文字和电路图从平面转向立体、从静止的转向动作的,使其更有可观赏性,更有趣味;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图形动画效果,把专业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动态合成和分解,突破专业知识中的重难点。例如:在电子专业中有很多特殊器件,如三极管、场效应管、显像管等的工作原理是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的,而它们的原理可由几句话来概括,但要真正掌握其原理并非易事,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力和扎实的物理基础,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动态效果,可把原理简单化、形象化。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适当的课程教学改革既保证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电子技能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促使学生自觉地将未来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在校期间的学习动力,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勤学苦练,掌握专业知识并形成职业能力。这既是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也是拓宽中职学生就业之路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国兴.电子技能与训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2]陈其纯.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陈振源.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4]莫志娟.以能力为本位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2期:22-23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