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是中职校教育之根本

作者: 韦方方

摘 要:中职校的学生毕业直接是面临企业或用人单位,毕业后就成为了社会人,也就是说能不能毕业,毕业后能不能就业成了关键性的问题,中职校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让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都满意。学校没有了就业率就没有了生命力,没有了就业率也就没有了学校存在的理由,所以说中职校的"就业率"直接考验着学校的社会地位、长足发展、存在价值、教育水平、老师素质等。

关键词:就业率; 推荐; 招推办; 需求; 过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134-001

谈到教育我们往往听到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三好学生五讲四美等等,这些在日常教育中是非常正确的,无可厚非,譬如德育工作,教本改革,体验教育,结合社会等贯穿了整个的教育过程。但中职校有别于普教,中职校的学生面临的是在校教育周期短,目标方向明确,贴近社会,毕业就业等特点,不像普教初中——高中——大学——工作有一个很长的周期。每个中职校都有一个招生推荐机构,如何提高就业率,如何培养出合格或企业需求的人才等过程中,招生推荐机构(以下简称“招推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提高中职校学生的就业率,就离不开学校招推办的工作,招推办的工作直接决定学校的教育方向,贴近企业,服务社会,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因为招推办要了解企业需要什么人,如何为企业培养人,什么人能适应从事什么专业等,当然这个也需要招推办的负责老师多下工夫,多花心血去研究,下面就是本人对招推办工作的肤浅认识,不足之处请多指正。

一、放眼未来,判断形势

社会的大环境在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总有需求和过剩,在哪些岗位上有需求哪些岗位有过剩都应该有个敏锐的判断,譬如说前几年的IT行业,在人才紧缺的时候工作很好找,而且是供不应求,但几年后电脑的普及加上好多公司的倒闭,IT行业的人才开始过剩。前几年数控的人才紧缺,如果判断准确提早布局数控人才的培养,正好为企业输送了合格的人才,这也是为就业率的提升做好了铺垫。

二、深入企业,了解需求

不入企业焉知企业之需求,既然学校为企业为社会服务,那么就要知道企业现在要什么缺什么,需要达到怎么样的要求,是否有先进的工艺改进,招推办做到对症下药,为学校节约成本是一方面,关键是为企业培养了他们需求的人才而不是过剩的人才。

三、照单配菜,教本改革

企业的需求就是“菜单”,如何为菜单配好料,这就要招推办把菜单交给学校的教务部门,有教务部门根据要求具体制定教育计划和教育内容,过程由招推办进行质量监控,当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不适应的学生及时作出调整,经过培训后由招推办进行验收合格后向用人单位输送。这样对学生负责,对企业负责,同时也建立了与企业的诚信制度,形成了良性循环,有利于学校的长足发展。

四、建立学生档案,做好定期回访

无论是在校学生或是就业于企业的毕业学生都要有回访制度,在校的可以委托班主任或学生科的老师代劳,企业里的学生必须由招推办的老师亲自去跑,了解同学情况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企业信息,企业加深了对学校的印象,同时家庭及周边的人也有了对学校的印象,所以回访也是很重要的。

五、招生把关,择优录取

做到这点当然比较难,在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前很难做到择优录取,但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即使现在做不到也要慢慢做到,因为有的工作或岗位不是任何人都能胜任的,譬如说眼睛不好的人是不能烧电焊的,色盲的人是不能学电的。在学生进校前可以先进行适当的模拟操作判断出适合何种专业,然后根据特长具体分专业。

学校的招推办地位相当特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把学生招进来,同时又要把学生顺利地送进企业,同时还要过程监控,质量把关,毕业学生的回访及企业信息的采集等,要想把工作做细做扎实,工作量之大任务之繁重非其他科室所能比,所以学校要对招推办有所倾斜,提供条件,挑精干之人加入,扩大招推办的队伍,优化内部结构。有招推办根据企业需求开菜单,其他科室按照菜单完成各自的任务,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从企业需求——菜单——招人——教学管理——验收合格——企业输送——企业反馈——企业需求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学校才真正是服务社会的学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