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师的仪容礼仪

作者: 万爱莲

摘 要: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仪容都会引起交往对象的特别关注,并将影响到对方对自己的整体评价。教学活动是近距离的交往活动,互相看得真切,教师干净整洁、自然大方的仪容对教师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优良品德和美好心灵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仪容; 礼仪; 教师仪容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161-002

仪容是指个人的容貌,它是由发式、面容以及所有未被服饰遮掩、暴露在外的肌肤构成的。[1]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仪容都会引起交往对象的特别关注,并将影响到对方对自己的整体评价。有调查指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们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信息的比例为:视觉,87%;听觉,7%;嗅觉,3.4%;触角,1.6%;味觉,1%。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们会凭借第一印象判断你的经济状况、教育程度、可信赖度、社会地位、社会经验、工作态度、交往意向、条理性、道德、性格等等。教学是一项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的近距离的工作,虽然俗话说人不可貌相,但现实生活中教师的仪容举止就是作为“貌相”成为学生的第一印象。一位仪容整洁、衣着得体的教师,就会被人们认为是有教养有学识的人。作为求知中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时就会注意到教师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从而在心理上为教师定位,为自己与教师的关系划定距离,是可亲还是可信,还是反感讨厌?

一、教师仪容美的意义

教师,最根本的含义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学生、为社会树立良好榜样。它有明确榜样性、严格自律性等特点,无论是我国古代还是西方都很重视教师礼仪的教化作用,人们总是对教师寄予很高的期望,把礼仪修养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中指出“……他应该首先发展他本身的这些优秀品质……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教师是人类文明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其职业特点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贯穿于学生受教育过程的始终,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广博的知识,更要有得体的仪容风貌。一名教师若衣衫不整、蓬头垢面或或浓妆艳抹,学生就会从心理上引发厌恶,甚至瞧不起这样的老师。这样的教师如何赢得学生的尊重,如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礼仪影响?

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优秀传统,就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教师正是担负这一重任的主要角色。如果说教师良好的素养与过硬的专业水平是教师的“硬件”的话,那么教师的仪容礼仪将是教师的“软件”。教师在礼仪方面的师表作用对一个国家公民文明水平的提高关系重大;教师礼仪的修养如何,不仅会直接影响其教育效果,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在整个社会中传播人类文明的效果。

二、教师仪容美的基础

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我们受到尊敬的源头。教师要尽可能使自己整整齐齐、清爽干净,绝不准不修边幅、邋邋遢遢。教师个人卫生清洁的基础,主要包括洗脸洗头洗澡这三洗。

1.洗脸

教师特殊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要养成多洗脸的良好习惯。若脸上常有灰尘、污垢、泪痕或汤渍,难免会让人觉得此人又懒又脏。所以除了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洗脸之外,只要有必要、有可能,随时随地都要抽出一点时间洗脸净面。坚持正确的洗脸方法,注意脖颈、耳朵等地方。

2.洗头

头发是人体的制高点,故此它颇受他人的关注。头发的干净,要做到三勤:勤洗、勤梳、勤理,只有经常坚持洗头,方可确保头发不粘连,不板结,无发屑,无汗馊味。

一般情况下,要做到两天或三天洗一次头发。倘若自己是油性头发,则应当每天或两天洗一次。遇上刮大风、出汗等特殊情况,则应随时洗头。参加一些比较正式的活动,尤其是参加自己可能被关注的活动之前,最好洗发或专门理发一次,以免因之给自己增添意外情况。

体育教师、爱出汗的教师,每次在上班之前应特意检查一下自己的头发有没有怪味。

爱掉头发的人、头皮屑多的人,每次出门前都应检查一下头顶上、脸上、衣服上、眼镜上,特别是肩背周围从头上散落下来的头发、头皮屑,并将之认真清理干净。对灰尘、树叶、草梗之类飘落在头发上的东西,也要加以防范。

3.洗澡

可以除去身上的尘土、油垢和汗味,使人精神焕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坚持常洗澡,夏季每天洗澡,冬天也要坚持至少每三天洗一次。在参加重大礼仪活动之前应洗澡。

三、教师仪容美的注意事项

1.头发

“一切从头开始”,头发是人体的制高点,因此它颇受人们的关注。教师无论留什么发型,都应整洁、无头屑,忌讳:脏、乱、怪、彩、假。不能使自己披头散发,蓬乱不堪。蓬头散发不只是对自己不尊重,也是对别人不礼貌。

1.1教师的发型。无论男女,作为教师都不能在头发上搞花样,剪怪异发型。

男教师的发型要求为短不光头,前不覆额、侧不遮耳、后不齐领,不留过长、过厚的鬓角。最好半个月(一个月)理发一次。女教师发型要求为短不光头,前不过眉、过肩宜扎起,不戴过于夸张的发饰。

1.2梳理头发。梳理头发是每天必做之事,而且往往应当不止一次。按照常规,在下述情况下皆应自觉梳理一下自己的头发。一是出门上班前,二是换装上岗前,三是摘下帽子时,四是下班回家时,五是其他必要时。

在梳理头发时,还有三点应予注意:一是梳理头发不宜当众进行。作为私人事务,梳理头发时当然应当避开外人。二是梳理头发不宜直接用手,最好随身携带一把发梳,以便必要时梳理头发之用。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以手指去代替发梳。三是断发头屑不宜随手乱扔。梳理头发时,难免会产生少许断发、头屑等,信手乱扔,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2.面容与皮肤

教学作为近距离的交往活动,教师还要注意面容与皮肤的干净整洁。

眼睛:清洁、眼角无分泌物,避免眼睛布满血丝。戴眼镜者还应注意,眼镜片上的多余物也要及时揩除。

鼻子:勿让鼻毛探头探脑,勿当众抠鼻子。在人际交往中,偶尔有一两根鼻毛或耳毛黑乎乎的“外出”,很容易破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应经常检查,定期修剪。在外出上班或出席正式活动之前,要检查一下鼻孔内有无鼻涕,若有要及早清除。有鼻涕要及时用手帕或纸巾擦干净,忌当众用手去擤鼻涕、挖鼻孔、乱弹或乱抹鼻垢,更不要“哧溜、哧溜”地往回吸。用完的纸巾要自觉放到垃圾桶。

嘴巴、牙齿:清洁、无食品残留物。保持口腔清洁,还要养成平日不吃生蒜、生葱和韭菜一类带刺激性气味的食物的良好习惯。必要时需随身备口香糖以便随时清除口气。

指甲:清洁,定期修剪。不要刻意蓄留长指甲,也不要将指甲涂得色彩斑斓。

男士的胡子:每日一理,刮干净。除了具有特殊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之外,男教师一般不宜留胡须。

配件及饰物:检查有否污损或被碰歪了。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不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谈话不要对人口沫四溅,外露皮肤不要有纹身花纹,尽量避免体内发出令人尴尬的声响。体味、太浓的香水都是令人反感的,“宁淡勿浓”。

3.教师的化妆

简单地说,化妆就是有意识、有步骤地来为自己美容,以期扬长避短,使自己更加美丽、光彩照人。今天,素面朝天的老师已不再是学生们崇拜的对象。据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学生大都不喜欢教师穿得像个老古董,而喜欢老师打扮得时尚而又不失庄重。教师着淡妆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而且还是对学生的尊重,并能维护和提升学校形象。

3.1化妆的原则。教学活动是近距离的交往活动,互相看得真切,妆容不可重,一定要恰如其分,自然大方。在工作时间、工作场合,只能允许淡妆;浓妆一般只有在晚上才可以使用,但忌过于浓艳。总的来说,教师妆容的原则应是:自然、清新、得体、大方。

3.2化妆的时间与场合。化妆要注意时间与场合。一般来说,化了妆再上班,不当众化妆。在工作时间内化妆,易被他人当作不务正业的人。不在男士面前化妆,以免会引起误会。

外出旅游或参加某项运动时,不要化浓妆,否则在阳光下会显得很不自然。另外,化彩妆的女教师在某些情况下,常会出现妆容残缺的现象。要及时察觉,适时补妆。补妆时,应注意回避他人,宜选择无人在场的角落或洗手间进行,切勿旁若无人地当众操作。

由于民族、肤色和文化修养的差异,每个人的化妆不可能都是一样的;男士化妆应适当,化妆品不宜太多,否则让人讨厌;同时不借用他人的化妆品,这样做即不卫生有不礼貌,也不非议他人的化妆。

此论文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师礼仪课程教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006]。

参考文献:

[1][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1319986.htm

[2]李兴国,田亚丽.教师礼仪[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厉世民.仪容礼仪之化妆[J].职业,2002(3):45

[4]苑曼,唐静.外贸商务中的礼仪——仪容仪表与服饰[J].天津纺织科技,总第186期:53-54

[5]高明,柳颖,李复然. 浅谈非语言艺术在教学中应用[J].读与写杂志,2011(2):16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