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数学教学的创新运用
作者: 叶伟军摘 要:微博是现代新兴信息技术的产物,笔者对“微博”促进数学教师专业成长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在数学教学中采取三种方式创新运用微博。
关键词:微博; 数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11-084-001
微博简单易用。首先,相对于强调版面布置的博客来说,微博的内容组成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而且在语言的编排组织上,没有博客那么高;第二,微博开通的多种API使得大量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
一、微博促进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可行性分析
1.微博可以是学习资源库
优势一:行家众多。优势二:教育资讯更新快、信息量大。优势三:浏览方便快捷。
2.微博可为交流专业问题提供自由度
一是发言的自由,二是时间自由支配。
3.微博可提供“低门槛”写反思的创作机会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创作写反思更是练笔的重要途径,一线教师不可能常态化地有时间和精力写成长篇大论,但微博140字左右的文字信息为创作降低了“门槛”。
二、“微博”在数学教学实践的初步运用
1.把微博作为学习、研讨、交流平台
开通微博免费且方便快捷;运用微博有针对性地学习、研讨、交流有几种方式:一是关注收听有关数学主题的博文。二是进入相关主题进行阅读、讨论。三是自创研讨主题。通过以上几种方式,能较高效率地开展学习、研讨、交流。
2.把微博作为激励评价的创新方式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新课改理念的启迪下,笔者努力实施“激励为主、方式创新”的激励式评价,开展“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具有梯度式的愉快激励方式,形式上不断创新,如今笔者把微博作为新颖的激励式收到良好效果,如:每周坚持写“表扬微博”评价学生,以激励性的评语博文进行定性描述,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并上传颁奖仪式上用手机拍摄孩子们领奖的喜悦情境相片,兴奋地告诉孩子:“表扬的喜讯已向全球广播!”孩子们怦然心动,倍感自豪成功喜悦。如今学生个个力求上进,争取早日上老师的“微博荣誉榜”。更可喜的是博文广播后时常被有心人点评,赞赏笔者的做法。如:笔者在微博中写道:“表彰数学作业赏心悦目奖——小珊!这孩子上课有时不是太理想,但作业很工整,书写漂亮!值得肯定与表扬!”并附上颁奖情境相片,广播后立刻就有点评:“徐锦明-亲子教育:很好哦!欣赏孩子的优点,哪怕只有一点点。持续的激活,小优点变成大优点。少优点变成多优点。”“郑重其事:小朋友们都要努力哦,争取上叶老师的现场直播。加油!”“李静:老师都能像叶老师一样,孩子真幸福。”“共饮菊花酒:孩子最怕被老师忽视!你是个肯在孩子们身上花心思的好老师,你的学生们一定学得很快乐。”
笔者坚持开展微博激励式评价一个学期效果显著,有效激发了学生数学兴趣,激励了学习动力,促进了师生感情升华。
3.在微博中开设“数学微课”
笔者创造性地推出“数学微课”是基于以下思考:一是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为学生和家长服务。便于他们在家可随时了解、重温当天数学课内容,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在城市里绝大多数家庭都配置了联通互联网的计算机或者3G手机,只要家长或学生成为老师微博的“粉丝”或“听众”,就可以很方便地看到每节同步式的“数学微课”,可“一对多”同时浏览;二是供教学同行交流。三是“数学微课”可作为电子备课的”试金石”;四是操作上非常简易。
摘录微博中的一节课例:“#数学微课#之#二年级下册#第2课:过程:看书:(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一共卖去多少个?还剩多少个面包?(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6)把两个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吗?”数学微课还可以附相片或视频从而使效果更直观生动。笔者推出“数学微课”的第一天就得到浙江温州一位名叫“晓风拂葙”的教学同行的响应,提到“向叶老师多多学习”。今后,笔者还将以小课题的形式研究“数学微课”的成效,乐观相信将会更具影响力。
三、对教师运用微博的几点建议
从微博个体的自觉意识来看,教师应该充分而全面地利用它,而不要仅仅停留在交流和娱乐层面。要避免在使用微博时出现“迷航”状态,热衷浏览一些庸俗恶搞、八卦新闻等信息,或把宝贵的时间耗费在消遣娱乐的交流中,要善于运用微博广播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思考。
总之,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教育媒体和教育思想正在冲击着传统教育的模式,微博是现代新兴信息技术的产物,它在数学教学运用领域中还是空白的前沿,但它所提供的交流平台无疑是一种很直接、恰当有效的方式,只要前瞻性地开展深入研究,乐观地相信微博在数学教学的创新运用将会有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099.htmB
[2]冀鹏飞,等.基于Twitter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9):106~115
[3]沈鹏.重新点燃的Web2.0激情类——Twitter类网络应用的传播形态研究[J].东南传播,2009,(1):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