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名著伴学生快乐同行

作者: 张明

摘要:如何让名著伴学生快乐同行呢?自主选择,循序渐进;自主感悟,张扬个性;比较鉴赏,品味特色;读写结合,模仿创新;适当练习,巩固提高。怀抱名著,沉醉书香,与名著快乐同行,学生必有所获。

关键词:名著;阅读;快乐;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16-0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7-9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制定自

2.艺术特色的比较己的阅读计划,广泛地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全国各地语文中考纷纷将名著考查作为重要命题形式之一。

一、自主选择,循序渐进

1.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册

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可以说是浩如烟海,想要把所有名著读完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考纲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大体上,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选择:一方面可以阅读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著;另一方面可以阅读国家教育部推荐的以及江苏省规定升学考试要求考查的文学名著。

2.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

阅读文学名著要有正确的方法,因为它的篇幅很长,往往需要读好几遍,我们除了为自己制定—个有效的阅读计划外,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去自主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阅读方式方法。默读、朗读、浏览式、赏析式、圈点式、摘录式、批注式、比较式、对话式……让自己能在愉悦的方法中获得丰富的知识。

3.选择自己喜欢的积累方式

积累是课外阅读的首要任务。在阅读的积累过程中,我们必须把优美语段、名言警句、好词佳句、精彩故事摘抄下来,也可以直接在书上进行圈点批注。

二、自主感悟。张扬个性

1.感悟语言之美

积累往往是从语言开始的,感悟也是这样。语言之美具体地体现在字词句和精美的片段描写上面。我们要感悟用词之美;要感悟修辞句式之美;要感悟典型环境和人物外貌描写之美。

2.感悟感染之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阅读名著,要找出作品中最具有感染力的故事或情节,体会作品主人公汹涌澎湃的激情,让自己与作者产生共鸣,让灵魂陶醉在作品的激情之中,这应当可以说是阅读的最高境界了。

3.感悟人物之绝

感悟人物性格,应当是阅读名著的重点。如读《三打白骨精》时,一个故事情节,却将好几个人物性格特色写绝、写活。

三、比较鉴赏。品昧特色

自主感悟,我们除了像以上对一部名著的局部进行横向的独特欣赏外。还要学会将两部或两部以上的名著的某些特色进行比较鉴赏,这是一种更为深入的鉴赏方式,是纵向理解。

1.相关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比较

阅读名著,要把握好小说的三要素:典型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其中,环境和故事情节往往为人物形象服务。所以,比较鉴赏应首推人物形象的比较。比较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学会将类似作品类似主题的名著进行比较,例如,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比较,将《鲁滨逊漂流记》与《格列佛游记》比较,将《童年》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比较;其次要注重比较人物性格的异同,人物性格的比较可以是不同名著的人物比较,也可以是同一作品中的人物比较。

艺术特色的比较可以从多方面人手,比如从语言的运用、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段、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差异等角度比较。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的异同。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水浒传》中的林冲、杨志、鲁达和武松等人,都是直将故事写完,他们的个性特征才完完整整地呈现出来,看这些人物,就好比一个人远道而来,最初我们看到的只是他的模糊身影和轮廓,然后又看清了他的身材的高矮胖瘦,最后才是他的脸部容貌乃至他的眉目声音笑容,等我们把他看透了,他的故事也戛然而止。《水浒传》用的这种由远而近的方法,能引人人胜。令人回味无穷;而《三国演义》则通过几个重要的故事情节就将人物性格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主题思想的比较

一部名著,都有他自身的写作缘由,即主题思想。我们一定要联系作者的处境和背景来看名著的主题思想。《水浒传》是写农民起义的,《三国演义》是写三国故事,其实也是藐视汉皇室的故事,二者可以说是一脉相传,那么,读完后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它们的主题思想的差异,从而达到了解理会作者写作意图的目的。

四、读写结合.模仿创新

在每读完一部作品后,或读到某个精彩的地方,或感悟颇深的地方,我们都要及时地张开我们敏感的写作细胞,进行模仿创新。如紧凑的结构形式、独特的表达方式、精美的修辞用语、绝妙的场面描写等。我们都应采用时下流行的仿写形式去加以训练。如上文谈及《红楼梦》中的先声夺人法,我们可以运用到写一些个性大胆张扬活跃泼辣的人物描写上,在读到《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时,我们就必须学习运用一定的动词描写好一个鲜活的场面,如语文课上一个学生的表演。物理课上一个精彩的演示,力求将动作神态写活写美。

五、适当练习。巩固提高

读名著不为考试,但还是离不开考试。所以,我们在阅读一定量的名著后,还是要回到传统的训练这个角色上来。通过一定量的名著训练,从而达到检验阅读效果和为升学服务的宗旨。我们可以从名著中的开篇词、重要诗词和人物性格、字、绰号、典型语言以及主要情节、回目或梗概、艺术特色等方面有选择性地加以适当训练,让名著真正地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扎根开花结果。

俄国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史也明确地向人们显示着: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无法相比的。中学阶段课外名著阅读要突出循序渐进的特点,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去感知,去实践,去体会阅读的快乐。怀抱名著,沉醉书香,与名著快乐同行,学生必有所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

[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