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政治课变得有声有色

作者: 潘慧霞

摘要:米卢有他的“快乐足球”,陈明有她的“快乐老家”,孩子们有他们的“快乐星球”,湖南卫视有“快乐大本营”,而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努力,让初中政治课变得有声有色,成就我们的“快乐教学”。

关键词:展评;多媒体;机智;合作;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28-001

4月18日、19日两天,亭湖区中学思想品德优质课(初中)展评活动如期在南洋中学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共有十二位优秀青年教师,在活动中,可以说他(她)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教学中,他(她)们都能时刻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本人有幸参与其中,观摩了整个活动过程,感慨颇多。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融入学习情境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而多媒体课件正好满足这些基本要素。参赛者都于正式活动三天前获知课题,虽然时间比较仓促,但每位老师都精心准备了课件。如《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上就很下了一番功夫,课前收集了很多有关各民族的风俗的文字、图片、歌曲及视频,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掌握书本知识,不知不觉中将感情升华。

多媒体课件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将各种教学内容、信息生动、形象、直观地动态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新奇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扩大课堂知识容量,节省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有利于降低学生视觉疲劳,突出重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如今多媒体教学已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手段,也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但对于多媒体教学,不少老师也存在着误区。一是拿来主义,不管合不合适,教材是否为同一版本,网上一搜,看都不看,改都不改,拿来就用。二是内容过于具体,限制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不少老师只是把教材上知识点打出来,制作成PPT,变过去的看教材为看幻灯片,缺少思想性。三是课件过于花哨,色彩搭配不恰当,影响教学效果。有的老师一味追求课件色彩要鲜艳,课件很花哨,殊不知色彩过于鲜艳繁杂,同样会引起学生的视觉疲软,影响教学效果。而有的老师制做课件时则太随意,把课件模板的底色与PPT字体颜色弄得很接近,让看的人分辨不清,效果很差。四是内容过多,教学容量过大,学生犹如走马看花,很多东西来不及看。五是把课件替代一切,很多老师习惯于上课时用鼠标点点点,黑板上一个字板书没有。

二、教师基本功扎实.让教学内容生动展现

参赛教师都为各校骨干教师,每位教师的上课风格迥异,为我们展现了多彩的教学实例。有的老师教学语言丰富、优美,用诗一般的语言,让我们沉醉在其中;有的老师幽默、风趣,凭借着多年的教学经验,轻松驾驭课堂;有的老师善于煽情,让我们一直追随在某种情怀的指引下;有的老师思维敏锐,极富教学机智。如,《青春从这里起航》,某位老师设置了“14岁的责任”随堂演讲,形式新颖,将情感教育寓于其中,不露痕迹。同样是这位教师,教学语言异常优美,语气舒缓,像是在朗诵散文,在这样的课堂听课,完全是一种美的享受。

教有教法,教无定法。每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展现了各自不同的个人魅力。新课程认为,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有内在的个人魅力。有了内在的人格魅力,才能优化师生情感关系。“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学效果自然会逐步好转。个人魅力是讲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这种魅力首先表现在对所讲内容有非常透彻的把握,且博览群书、触类旁通。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百家讲坛》节目,我女儿也非常爱看,上次看到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小家伙看得津津有味。其次,教者的口才要好,语言通俗易懂,讲起课来可以说是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用到相关知识可以信手拈来。再次,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

三、合作探究增效率,让课堂教学有声有色

总结这些老师成功之处,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非常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合作探究。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能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把学生的差异看作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人的十个指头伸出来也会有长短,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在教学环节上也应该体现这些不同层次的铺垫,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平等参与的机会。而探究活动则为不同学生的成长提供很好平台。

在教材中本身就有许多的活动探究题,探究学习是创新性学习的关键,探究学习就是用探究的方式去达到寻求真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平时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把探究、讨论流于形式,有不少老师压根就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学生去进行讨论。这些老师最常见的有两个错误,一是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问题刚提出还没有一分钟,就急于让学生回答;二是老师低估学生的能力,总认为学生回答不出来,然后就自己抢答。探究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我们必须把探究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讨论、探究。老师这时要做的就是深入学生的讨论中去,适时地作一些引导或给出自己的建议。同时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就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老师千万不要低估学生的知觉、经验和潜能,要用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去处理有关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束缚下去思考,这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才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在新课程中,老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束缚者。

米卢有他的“快乐足球”,陈明有她的“快乐老家”,孩子们有他们的“快乐星球”,湖南卫视有“快乐大本营”,而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努力,让初中政治课变得有声有色,成就我们的“快乐教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