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策略的运用

作者: 吴建设

摘要:在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运用激励策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均处于兴奋状态,积极思维,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在快乐学习中自觉探索,真正成为课堂的“主AJ'。

关键词:情感激励;情趣激发;有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27-001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语文新课程标于外,以情激情,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准中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语文学习的主阵

三、激扬智慧地——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其优化策略是运用激励策略。激励的核心问题是动机的激发。那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激励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呢?

一、激创佳境

习惯的养成自有适合其生根发芽的土壤,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开放自由和谐的人文环境。首先,教师要摆脱传统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意味着教师要满怀对学生的尊重,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其次。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的“学”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和主动权。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有主动学习、消化和吸收的需要和能力,少一些指导多一些倾听,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会“听”的语文老师,才会教出会“说”的学生。教师要有“听”的耐心,尤其是在面对表达不流畅不清楚的学生时一定要有耐心听完学生的发言,不能随意打断。教师还要在听的时候保持与学生感情上的交流,要让他们从教师的动作眼神和表情中看到鼓励,看到赞赏,从而获得成功的感觉。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友爱与学生努力学习有密切关系。

二、激发情趣

这里的“情”,就是情感;“趣”就是兴趣。情感和兴趣是一对双胞胎,既互相独立又心有灵犀。有了情。就有了趣。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体验。积极的情感能产生积极的态度体验,能促进大脑的工作,能促进各种智力因素更好的发挥。积极的情感参与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条件。如何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参与使其兴趣盎然从而去主动学习呢?情感具有情境性和感染性。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知识能力,采取种种方法,如通过讲一个故事,描述一种情景,用美读的方式诵读课文,或者用绘画音乐诗歌,创设出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各种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一种心理场的作用下学生的情感被唤醒。甚至被融化,会在情不自禁中主动学习。笔者曾经利用为课文中一部分篇目创设特殊的情境(把和诗歌的意境和情调相符合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孔雀东南飞》一课选用小提琴协奏曲《粱祝》,《荷塘月色》则选用一首恬静柔美略带感伤色彩的吉他独奏《月光》。除了借用客观外物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构建感情共鸣的桥梁之外。教师还可以用自身丰富的情感去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愫,开启他们情感的闸门。教师应该融情于教,只有情动于衷,才能传情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不少教师总是为学生在课堂上默然不应感到无奈,即提问无效。其实,并不是学生不爱发言,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启迪,激活学生思维,使之进射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应该优化提问的质量,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少一些封闭内聚的提问多一些开放性的提问。只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思维,争相发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会发现:学生之所以不愿畅所欲言,是因为教师的提问并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而是站在教师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上,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不想知道答案,自然不会去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可以也应该把更多的提问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提问,教师和其他同学解答,甚至师生间相互讨论后得出满意的答案。这样,把一问一答式的单向性的提问转变成交互性的共同探讨的对话,自然而然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即使是一些简单的问题也说明有他自己的思考,教师应该给予必要的鼓励。这种课堂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它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兴奋点,让学生动起来,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学生敢于质疑争论的自主学习习惯会逐渐养成。一言以蔽之,你若给了学生机会,学生便会给你惊喜。

四、激活评价

我们向来以单一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这是不合理、不恰当的。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智能存在于多个方面,每个人的优势智能又不尽相同。分数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而且简单的评分评价容易对落后的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时,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看中学生优势智能的表现,对于优势智能表现突出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评价。教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富有指导性和激励性的评价去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这种充满成就感中的学习,学生会信心十足,兴趣大增。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习要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侧重于过程性评价,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善始善终。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这样说过:“教育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忧,或使学生发生厌恶的心情,它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笔者也想说,只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者,能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成为师情洋溢的、生趣盎然的和富有活力的情感场,置身其中的教师和学生也将得到最大的快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