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作者: 葛冬子

摘要: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标志,一种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灵魂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为了培养具有创造性、开拓性人才,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59-001

前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呢?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做好创新的软环境建设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掌握更有创新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同时还要真正的理解新课程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其次,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是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愿,严重伤害了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老师要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态度对待学生,形成一种宽松、和谐课堂气氛,使学生心理放松、精神愉悦,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学习、讨论、交流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力。

再次,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精神。“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认知的起点,创新寓于认知过程中,学会认知和创新,必须学会质疑问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不唯名师,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不唯课本,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不唯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要构建学生质疑问难探索知识的平台,要留给学生足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要发现学生“闪光点”,给予鼓励,学生从质疑、解惑中,必将从“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

最后,要培养学生成就感。成就动机是学生创新的动力源泉,有成就动机学生具有较强的毅力、富有挑战.陛。老师要让学生从学习成就中体验出快乐,要让学生在答对一个问题,完成好一次作业,取得一个较好的学习成绩中获得满足感。同时,教学中还要保护好学生好奇心,因为,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创新动力。但随着年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都是永驻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好奇表现应给予肯定、爱护和培养。

二、五力并举。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出真知”,教育离不开实践。我们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创造有益的实践教育环境,绐学生必要的自主实践空间,让学生从有限的教室环境里走出来,进行更多室外学习机会,让学生从实践中去感受数学。同时,在课堂E要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因为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为学生创新打好基础。

2.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因此,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支持学生对问题做深入、仔细地观察;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会对比,找特点,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同时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不同方向来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知道观察成败原因,有效地提高观察效率。

3.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我国数学家刘微采用割圆术求得圆周率数值为3.1416,如果缺乏关于边数逐步增加的圆内接多边形的形象变化的想象,这种割圆术是无法提出的。可见,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思维的设计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创造性想象。缩短解决问题时间,获得数学发现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4.启迪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是凭借感性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事物性质作出直接判断或领悟的思维方式,它包括人们常说的“灵感”。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直觉思维不仅是创造思维先导,也是勤学苦练的结果。在解决简单数学问题时,运用直觉思维迅速地抓住问题本质,准确地做出判断;在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时,借助直觉思维极易发现突破口,找出通往成功捷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要树立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转化的辩证观点;要重视解题教学,要有意识地刺激学生直觉欲望,抓住数学问题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作出直观判断。

5、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核心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凭借自己的知识、能力,从新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抓住能撞击学生火花的环节,鼓励学生把要解决的问题和学过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数学知识,尝试自编习题,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要通过公式逆用,—式多变,一解多问,—题多解等形式培养思维变通性,激发学生热隋,从而进发出智慧的火花。

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时代的课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大课题。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身处课程改革前沿的我,深感任重而道远。我深深地感到:数学改革迫切需要我们奋发努力,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为培养2l世纪具有创新开拓型人才的需要,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

参考文献:

[1]黄敬锋.给学生创造想象的天地,小学教学参考,1999.4。

[2]赵凤龙.我们在培养熟视无睹的孩子,人民教育,2008.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