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中”复杂
作者: 辛建军摘要:物理作业是物理教师评价教师自己教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根据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作业、形成性作业和总结性作业。无论哪种作业,作业中最有价值的题目,往往是学生做错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既然做错,自有其做错的原因,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错题资源,树立正确的“错题观”。
关键词:物理作业;错题;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80-001
教师除了要针对学生的错误解答进行自我反思分析之外,笔者认为一定要多与学生交流,搞清学生做题时的错误想法,才能在授课时有的放矢,更好地利用错题的价值。
一、错题要求我们加强基础
例一:在室内,将一只温度计从装酒精的容器中抽出,它的示数( )
A.一直升高B.一直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
学生错误思路:酒精蒸发吸收了热量,所以温度计的能量增加,温度升高,所以选A。
例二: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并向地面洒水的过程中,其动能的变化是( )
A.减小
B.保持不变c.增大D.先减小后增大
学生错误思路:洒水车“匀速行驶”,速度不变,动能不变,故选B。
教师反思:以上两条例题在初中物理中都不是太难,从学生的错误思路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做错的原因都是因为物理概念不清,这就要求我们自己首先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其次要思考如何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理解概念。
二、错题要求我们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的联系
例题:李明同学把掉到地面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来,放回到桌面上。根据你平时对物理课本的重力和桌面高度的观察与了解,估算李明同学捡回课本时手克服课本的重力所做的功为( )
A.0.02J
B.0.2J
C.2J D.20J
学生错误思路:一本物理书的质量大概是50g吧,所以选B。
教师反思:
本题告诉我们,教师在讲课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还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笔者曾经在班上多次做过统计,有多少人知道一斤(500g)鸡蛋大约有多少个,结果几乎没有人知道。类似的一米大约多长、台灯的额定功率是多少,这些生活中的物理常识,都是知者寥寥。从这些看似不成问题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生活体验实在太过缺乏。
三、错题要求我们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
例题一:自古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其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描写船的平均速度约为( )
A.5km/h B.50km/h C.100km/h D.50km/h
例题二:关于成语“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的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的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的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学生错误思路:对于题中有关词句,如“朝发暮到”、“其间千二百里”的意思不太理解,成语“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不太懂。
教师反思: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许多古诗词和成语都可以从物理的角度加以诠释,前提是学生首先要理解题目的意思。
四、错题要求我们了解各学科交叉的内容
例题:若与天平配套的砝码生锈了,用这样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测量的结果比物体的实际质量( )
A.偏小B.偏大C.不变D.无法确定
学生错误思路:砝码生锈后质量是减小,所以应选B。
教师反思:砝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质量变大。在苏科版教材体系,天平的使用是初二物理第六章的内容,而化学知识是学生到初三学习的内容,所以学生根本不知道生锈的砝码质量是变大还是变小,这就要求教师在熟悉本学科课程体系的同时,也要了解其它学科的进度,清楚学生的认知程度,有些学生当时认知能力不能达到的题目,可选择回避不做,否则要有必需的知识补充。
五、错题告诉我们要教给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例题一:某人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的桌子,但没有推动,原因是( )
A.人推桌子的力小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
B.人推桌子的力等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
c.人推桌子的力大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
D.人推桌子的力等于桌子的重力
例题二: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小车,其支架的杆子上固定一铁球,关于杆子给铁球的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杆子
B.垂直于杆子
c.竖直向上D.沿杆子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某一方向
学生错误思路:1、推桌子时我用更大的力就可以推动。所以没有推动就是因为推力不够大呀,所以不应该选A嘛?2.绳子对小球的拉力沿绳子的方向,杆子对铁球的拉力难道不应该沿杆子方向吗?
教师反思:此案例提示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寻找相关知识点,甚至在学生刚刚学习物理的时候可以适当强化,让学生在题目旁边写上所使用的知识点,慢慢帮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逻辑习惯。
错题是一笔宝贵的资源,怎样用好这个资源,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巫光乾,新课改环境下物理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
[3]理化学科对交叉知识点应体现一致性,中学物理:初中版,2004年第03M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