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

作者: 刁先理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预设环节围绕教学目标、任务,围绕自己知识和视野的范围,围绕学生兴趣、需要和认知起点完成生成教学。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成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85-0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因此,课堂教学的生成是随意的,是在刻意预设中的随意生成的。数学课堂教学头绪纷杂,它不可预设和复制,但是为了成就动态生成,教者必须预设多种“可能”,全方位地估测,这样才能驾驭偶然,助推生成。

一、研究教材。认真备课

生成性资源不是教师预先设计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即时产生的资源,包括互动、对话中产生的问题、情境或行为等信息。对生成性资源的发现和处理反映了教师备课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一名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突出体现。

动态生成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备课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的游刃有余。教案的设计不是为了限制课堂的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教师不但要研读教材和参考书,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分析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在课余深入学生中间,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一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例子,做足工作,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教师也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二、把握意外。适时生成

课堂上的意外是每位教师都会遇到的。让意外生成精彩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如果我们习惯于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学生,只会把学生的创造扼杀在萌芽状态,那我们的课堂永远只能是一种声音。此外,让意外生成精彩,还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求异思维有一种直觉感悟的能力,要能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观众,并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再因势利导,进行教学。

在实施教学预案时,当学生在活动中偏离了教学的“预设”时,教学环节的推进不妨纳入这些变化的学情,灵活地展开教学。特别是在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时,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必须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及时抓住课堂上即时呈现的动态生成资源,根据需要改变预设目标,重新设置开放的适应学生的教学流程。

三、巧用错例.促进生成

学生的错误是一种真实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它是一面镜子,以错误为镜,可以知教学之得失。通过学生的错误,教师不但可以发现学生所学知识的不足,还可以从中发现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针对课堂交流中生成的这些错误,教师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新的课堂教学资源,最终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都会启发诱导、点拨激疑,热情地邀请学生来回答问题,哪怕学生只是错误的一点想法和思路,我们也要给以鼓励和启发。学生答错了也不见得是件坏事,错误不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是非常正常的。数学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设,修正假设,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不断复杂化,甚至趋于成熟的过程。例如计算:在一次初三数学复习课中发现很多学生做错了,大多数学生错误的解法是把分式的化简当作分式方程,教师没有让“错误”溜走,而是让学生的思维再现在大家面前,却发现这“错误”是如此美丽。把化简设为方程来解,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由此,激活了学生,引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不停涌现。

四、课堂互动。内化生成

数学课堂互动不仅要利用传统的师生互动形式探究知识,而且要鼓励学生生生互动,激发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时,我把学生分成2个人一组,让2个同学手拉手表示一对有序实数,即表示平面上的某一点坐标,左边同学表示横坐标,右边同学表示纵坐标,面向大家表示正数,背向大家表示负数。其次任意让2个同学手拉手站在教室前面,教师用布把他们的眼睛蒙上。然后在教室的地面上画上平面直角坐标系。接着,2个同学不断地变换方向,并且说:“我们俩是一对盲人,我们迷路了,谁能把我们送回家?”如果2个同学都背向大家,就表示(一,一)那么说明他们的家在第三象限,则把他们领到第三象限……在活动中教师充当一员,使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最佳答案。这样的互动,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信息和启示,实现了同伴之间的资源共享,在交往中整合,在协助中生成。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更要成为信息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推进者。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人点,遵循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教学环节,灵活驾驭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