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初探

作者: 李凤叶

摘要: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这一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更新学生管理模式,改进工作,抓好学生骨干和学生党员,充分开拓宿舍和社团的工作平台。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高校;学生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145-001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学分制在我国高校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南京晓庄学院于2008年9月在2008级学生中试行了学分制,于2011年9月全面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相对自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选择专业、选择任课教师、选择上课时间及修业年限,淡化了现行学生教育管理基层组织——班级和年级的概念,对现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一、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1.完全学分制对现行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

目前,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是与学年制相适应的,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照专业事先安排好的授课计划共同上课、共同学习、共同考试,班级成员相对较稳定,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层次清楚;完全学分制模式下,入学后学生可根据自己所选专业的学分要求,自主选择所学课程、选择任课教师,不存在严格的班级,现行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管理模式对学生的约束力及影响力已不能达到有效的教育管理,需要进一步寻求新的学生基层管理模式。

2.完全学分制使得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很难有效落实

高校现行的教育管理一般是以系、年级、班级为管理单位,完全学分制使得班级概念淡化,原来管理载体和平台失去了应有功能。相关教学信息、管理规定、文件精神、通知等难以通过班会的形式或由班干部向全班同学传达。

3.完全学分制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3.1学生的思想状况难以掌握。完全学分制下,同一班级的学生上课、活动等较为分散等原因,使得学生管理工作者难以掌握学生的具体思想、学习情况,加大了学生日常管理的困难。

3.2学风难以有效保障。一直受传统应试教育的部分学生在选择课程、选择任课教师等自主下可能会迷失自我,影响自己的学习干劲。而且完全学分制下院系难以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纪律松弛,不利于学风的良性发展。

3.3易出现功利思想。完全学分制学习年限有很大弹性,有的学生为了追求缩短学习的时限,将会出现对集体活动、公益活动情绪减弱情况,易导致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3.4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受到冲击。目前,高校学生党团组织设置时同学生行政管理基层组织相一致。学分制打破专业年级界限,基层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

二、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1.改进工作方法,采取符合学生特点的施教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完全学分制下,应注重对学生实行有差异的分层教育。大学一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工作,让学生了解专业现状和就业前景;对二、三年级的学生,则注重引导以社会责任为重心,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来锻炼和提高自己各项技能;大学四年级,教育学生增强就业意识,解决择业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2.以宿舍为基本单位.构建新的管理模式

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落脚点可放在学生宿舍上。学分制下,尽管每个学生选择的课程、任课教师、上课时间等不同,但高校宿舍人员集中、信息传递快、人员住宿相对稳定,学生在宿舍时间多,以宿舍为最小管理单位,可弥补学分制下班级消失,人员难集中,活动难开展的矛盾。辅导员开展的许多工作可通过舍长落实到每个宿舍中。

3.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

以宿舍为基本单位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为学生基层党团组织建设提供了新的载体。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可征求宿舍管理委员会的意见。在平时教育培养管理过程中可将学生党员和重点发展对象一一对应地分派到学生宿舍和各个混合教学课程班,要求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有助于辅导员更细致地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情况。

4.以学生干部选拔培养为工作重心。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力量

学生干部是学校各部门、老师和广大同学的桥梁纽带,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好助手,是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带头人,在学校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完全学分制下,班级概念的弱化对辅导员开展教育管理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此情况下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组织管理、桥梁助手、榜样表率等作用。辅导员要高度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与教育工作。

5.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学生社团是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这些社团可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完全学分制下,随着班级概念的淡化,社团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不同的学生社团,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在活动中做到教育管理功能。

随着高等学校完全学分制实行的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积极研究适应学分制的新变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田忠胜,学分制下辅导员工作初探田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报.2002(3)。

[2]曾宪军.全面学分制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2)。

[3]王耀辉.学分制奈件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7)。

[4]吴武英.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9(7)。

[5]刘梅,学分制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与探索田宁夏大学学报.2007(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