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前的准备”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
作者: 费卫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使得职业生涯规划得到空前的关注和重视。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个关键问题:“规划前的准备”是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务件。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前提条件;准备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148-001
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各高校在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同时,纷纷引入职业生涯规划,以期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合理选择职业方向和规划职业生涯。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得到空前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大学生追逐的热门话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离大学生有多远
职业生涯是“贯穿于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与工作相关的经历的组合”。职业生涯规划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以避免就业的盲目性,降低从业失败的可能性,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率的路径。
迫于就业压力,同时也随着“职业生涯规划”的逐渐倡导,学生们跃跃欲试,想要在未来的就业和职业竞争中获得先机。然而现实是:除了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做些职业性向测验测试以外,大学生们几乎无从人手。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个关键问题:“规划前的准备”是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
我们先来看一下学生进校时的状况:“说实话,报学校报专业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要学什么,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基本上志愿是家长给报的,现在对未来还是很茫然的……我觉得我要学的太多了,感觉自己高中好像封闭在一个小盒子里一样……”这也是大部分学生的真实情况。对自身不甚了解,对所上大学的情况了解滞后,对专业了解无几(专业课一般要到大三才有),对行业趋势产业动态更是缺乏认知(这里还有高校和社会的脱节),站在这样的基础上,想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困难可想而知。忽略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做好基础准备,直接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无疑只能给学生徒增压力和烦恼。其实质是急功近利,是对学生的另一种拔苗助长。
职业生涯规划离大学生有多远?看似近在咫尺:社会热议,网络宣传,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推荐,有的直接从大学一年级(起跑线)开始。笔者的观点是:且慢!先做好“规划前的准备”。
二、“规划前的准备”的具体内容
首先,大学生要对自我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所在,每个学生要对自身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进入下一步。了解自己需要脚踏实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和正常交往,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接触和了解社会,身心和谐健康。
其次,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专业背景和发展前景。包括所在大学的基本情况,所学专业、专业导师的学术领域以及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由于高考制度的局限,很多学生在报考大学和专业时缺乏了解也缺少选择的空间,加上目前我国高校现行体制,入学后改专业比较难,所以大部分大学生与专业之间是“先结婚后恋爱”。目前大多数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是:大一、大二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真正接触专业要到大三,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再次,对行业社会需求和产业政策的把握。我们正处在—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新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的快速传播,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等,需要人们快速反应,对高校课程的滞后性和四年人才培养的固有周期提出了挑战,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将更受欢迎。学术交叉领域发展机会增加。把握趋势和动态才能与时俱进,而与时俱进的前提条件是“与时消息”。
依据对上述三项的认知,适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合理设定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同时尝试实习和参加各种接触社会的活动,在实践中自我适应,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职业取向,初步确定与自己能力相吻合的职业选择。
三、做好准备工作的相关建议
“规划前的准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包括高校(含教师)、学生、家庭,企业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那么,如何具体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呢?我们的建议是:一、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精进务实。切实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强成人意识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填报高考志愿,积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参考国外的做法,大学校园在假期对中小学生开放,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大学。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鼓励和陪伴孩子成长而非大包大揽。二、勇于实践。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帮助学生缩短与社会的距离,增加实践经历。我们欣喜地看到:已经有部分先行企业主动对接校园,开展“高校校园行”,一方面做企业宣传,另一方面招募实习大学生。实际上也是人才争夺战的提前。三、与时俱进。把握社会和行业发展趋势和动态信息。比如:高校开设新生研讨课,开放性实验课,增加各类讲座等,激发学生的活力,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上述建议同样适用解决以下问题:部分学生择业时眼高手低,选择名企、大城市和高收入职业;一些学生在选择考公务员、考研还是工作等问题上举棋不定;部分学生考虑是否选择出国留学(包括联合办学,读研)等。如果选择的职业需要更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那么就应当可以选择读研,而读研一定要依专业方向选择导师(国内外)。如果限于经济条件,那么可以先就业再读研。认识到位,踏实负责,勇于实践,与时俱进,再加上职业生涯规划的助力,学生的职业生涯便可以顺利起航。
职业生涯规划决定了人一生的事业走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是决定了中国未来的走向。综上所述,期望能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史培培,化瑞芳.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出国与就业,2011年07期。
[2]刘晓君.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发展,高教论坛,2005年03期。
[3]赵巧霞.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及常见问题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3期。
[4]葛长波,扬蕊.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职业时空,2010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