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创设美好教学意境
作者: 许东华摘要:语文教学与音乐教学的相互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学会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能在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记忆方法,创设美好意境。本文结合教学实际简要的谈一下音乐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音乐;课程改革; 审美情趣
·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055-001
音乐的魅力是无法抗拒的,它如月色般沉静,如波涛般汹涌,如鲜花般灿烂,如陈酿般芳醇……人人知道,当我们的耳朵感受音乐时,我们的精神就会起变化。”语文教学与音乐教学的相互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学会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能在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记忆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中指出应“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课文课程”,所以我认为,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作为语文教学,要在课堂中突出教学和学科的艺术性,恰当地应用音乐会使课堂更加完美和谐,富有感染力。
一、创设氛围调动情感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下正如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为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选择合适的导人音乐,既可以增强文章和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又营造了一种与文章完美和谐的气氛。用音乐导人新课时,可选用古典或富有浪漫主义的音乐,如《蓝色的多瑙河》、《春之声》,其音乐的节奏均匀、鲜明,能与人体的呼吸、心跳等生理机能协调;另外选抒情色彩浓烈、情绪宁静的“小夜曲”,如《月光曲》、《致艾丽斯》等,或者选用现代的一些流行音乐的独奏曲。
一种注入了音乐灵性的开场白,能起到抛砖引玉、创设氛围、调节情绪之用,达到曲在此而意在彼。学林嗣环的脍炙人口的《口技》一文,有位教师精选了《百鸟朝风》中群鸟朝贺一段乐曲,一杆唢呐,吹得整个课堂群情雀起。这时他又就势导入:“小小一杆唢呐便把群鸟欢腾争鸣之声摹拟得栩栩如生、惟妙维肖,实为难得。然而,今天,我们要来看一种,不,是听一种无须借助任何乐器,仅凭一张嘴,就能摹拟各种声响的更为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口技。”(板书课题)一时间,学生被“撩拔”了起来,踊跃地投入这节课的学习当中。
二、提高审美情趣深化理解记忆
瑞士的艾米尔认为:“教授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如能恰当地使用音乐,让乐曲作用于学生的听觉,那就会使他们置身于乐曲所创设、营造的特殊氛围中,调动其情感,促进其理解。在授课过程中播放一段有关的乐曲或歌曲,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时代背景,能创设一个非常良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入新课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如我在教学《空城记》一课时,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那深沉、浑厚的乐曲将学生带人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之中,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各军事集团间斗智斗勇的情形以及主要人物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鲜活的人物形象也历历在目,如在眼前。这样,歌曲带领学生感受雄厚的历史,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一些文中学生不常触及的东西,有时也可借助相关音乐将其形象地再现给学生。
再如学《渭城曲》一诗,选用有和乐的深挚的演唱的扬琴曲,于是在清泠泠的乐曲声中,一x,J-~杯相别的友人从千年前定格的那个洒满朝雨的客舍中走来,诗歌意境不言自出。
其次,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为课文恰当地配以灵妙的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同化、净化其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在读散文《春》一文,选配《春之声》;读《周庄水韵》时,可配《春江花月夜》;读《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时,配上《梁祝》,这样气氛便可和谐统一;读《最后一课》可配《长城谣》,其乐曲悲壮苍凉,而且感情基调、思想内容与文章完全融合,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三、推波助澜 巧留余韵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应有好的结尾,以收到“余音修长,绕梁三日”之功效。我在教授文言文《愚公移山》时,在分析“愚公精神”之后,我便把江涛的《愚公移山》引进到课堂中来,如果说歌中的“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的是一身肝胆……,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是愚公不屈形象的再现,那么结句中的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哪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则是对愚公顽强精神由衷的礼赞。听听那慷慨激昂的旋律,品品这耐人导味的歌词,心头便会有一种斗志在涌起,有一股激情充溢……而这些正是我们要留给学生的“余韵”。有了这些,文章才会绵长、醇香,令人念念不忘。
四、展开想象创设写作情境
音乐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能发挥如此效应,同样,在作文教学中也有良好效果。大家都说“作文难,构思尤难。”但本人在作文教学中发现,通过播放乐曲再写作文却常常可以化难为易。因为学生在欣赏乐曲时极易展开想象,把乐句转化为语句。前不久,我们就曾进行了先听曲然后作文的试验,一曲过后,学生们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提笔疾书,效果相当不错。
总之,美的教学意境,会激起师生对美的不懈追求,诚如高尔基所说:“人们爱听悦耳而有旋律的声音,爱看鲜明的色彩,爱把自己的环境改变得比原来更好、更美。”当代中学生尤其喜爱优秀老师的那种引人人胜的具有审美性的教学意境的课。让语文教学走近音乐,让音乐走进语文教学,课堂会是另一番天地,学生会因此有一个愉快、唯美的学习情境,语文学习会在愉悦的情境中得以升华。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愉悦中领悟,在享受中提高。这是语文教学的极致,也是我们的不懈的探索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