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之我见

作者: 孙晓娟 苏胜良

摘要:本文力图以主体参与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文言文教学中应当从更新教师观念,明确教学目的.完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古代优秀文化的美,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054-001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宏扬民族精神,塑造学生精神品质、文化人格的重任。

一、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中学文言文教学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教师与学生在文言文的教学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效甚微。三年下来,学生学习了50多篇的文言文,却仍然达不到《课程标准》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文言文教学成了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二、对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反思

1 教师因素

1.1 教学观念。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现成的答案、有结论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总以为讲得越多,学生就理解得越好,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

1.2 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一般文言文教学都是教师一讲到底,一灌到底,似乎学生只需记忆就行了。我们对学生的估计太低了,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仍是母语教学,不是零开始,正如钱梦龙所说:“现代汉语是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和古代文言文语言的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

2 学生因素

2.1 学生怕读文言文。由于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再加上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异,一些词语用法的不同,古汉语常识等,无形之中加深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视文言文为第二外语。

2.2 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策略。在文言文学习中,学生常常忽视诵读、积累等的训练,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当面对新的文章时,往往不能主动寻求当前情境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2.3 中考因素(功利因素)

长期以来,学生对文言文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文言文是一种死的语言,以诵记为中心,应试功利性强,一味强调记忆。由此产生了一种为应试而学文言的心理,即只关注考试内容,根据考试大纲和考点需求死记硬背所谓的重难点。这种应试心理,难以对文言文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文言文教学的发展。

三、改变现状的对策

1 在目标的确立上,实施“两手抓”的策略。

曾经有人把文言文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看成是文言文教学的“本”,笔者始终觉得学生学习文言文,一要对文章词、句的含义有基本的理解,二要对文章能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一味强调前者,放弃后者,则是放弃了文言文教学的文学性。文言文教学须两手抓。

2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多样化策略

2.1 引导学生预习,激起学生求知欲望

预习是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预习。学生预习课文,教师要给予提示,明确要求,或给学生交代学习本课的目的要求,或简介文章的背景及作者情况,或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借助注释,初识文章,在给予提示之后,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要求。

2.2 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人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人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人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

2.3 倡导自读——质疑——讨论教学方式

纵观教材中的文言文本,大多篇幅不长,注释详细、浅显易懂,学生在自读过程中,只要认真阅读文下注释,少量查阅古汉语词典等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便能疏通读懂课文,感悟课文。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若学生提出疑难,尽量让其他学生回答,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兴趣和能力,教师只作点拨、解疑。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从自己的动脑、动口、动手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增强了活力,养成了习惯,文言文教学也就因此而活起来了。

2.4 设计学生活动激趣

激发兴趣,增强需求。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游戏是人的天性,而活动最能契合这种天性的需求。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精心地组织和穿插一些适宜的活动,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2.5 在教学手段上,实施“诵读”策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反复朗读能领会文章的旨意。大声朗读,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 “书读百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诵读对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等方面的确大有裨益。

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出我们最坚实的步伐。希望文言文教学的沉闷局面,早日被生动活泼所代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