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读书一站稳在书声里
作者: 徐晓思摘要:本文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叙述了一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
关键词:亲身经历;语文教师;成长之路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061-002
【前言】
每一个老师,无论成就大小,都有初登讲台的经历和特别的记忆。各有不同的滋味或诗意。紧张和兴奋过后的想办法混下去的挨日子,做有根的坚守,持之以恒的一路追寻。今天想起来,是多么值得回味!有痛苦,有愉悦,有动摇,有坚信,有想法,有实践……有了发展,有了一片新的天地,有了一点一点新的作为,才初成一个“有思想”有成就感的小学语文教师。
【讲述】
第一次登讲台我有着激动、尴尬、紧张和强制镇静的经历。
1975年暑假后刚开学没几天,那天早晨,我穿上补过的白衬衫和膝盖、屁股都打过补丁的蓝裤子,裤管卷到小腿肚子以上,打着赤脚,迎着太阳,穿过几条田埂,走到我小学时的母校——曹庄小学,当赤脚教师来了。那年我十八岁,高中毕业作为回乡知青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才两个月,几乎是从学校门到学校门,幸运的激动和未知的忐忑,小鼓般的“咚咚咚”,从家里到学校敲个不停。
学校不陌生,但心理环境陌生得像来到另一个星球。我怯生生地和包括校长在内的三个同仁谦虚地打招呼,请他们多帮助,多带谅,多批评;他们对我都比较友好,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我走到指定的位置,整理、熟悉一下我的办公室桌子。我办公室南窗口靠门,最后面(北面的)的是校长的办公桌子,就像在电影里看到的,“大头子”在最后’小兵辣子冲在最前头。坐的是杌凳,办公桌子朽裂得又是缝又是洞,一看就知道是学校地里挖出的棺材板做的。因为这所学校就是挖掉曹家坟并在此地建的,门窗都是棺材板打的。那办公桌子上的棺材钉眼显而易见并朽空破损,从桌面就可以看清楚抽屉里的政治口号很浓的教材和油印资料。桌面上放着小小的木制的粉笔头子居多的粉笔盒,旁边放着为学生批改作业的红水和蘸钢(蘸水写字的简易钢笔)。关于蘸水钢笔,有着美丽的记忆,我顺便先说一下:蘸钢“生蛋”会把作业本子印个红疤,漏水就会把食指和中指指尖侧、大拇指肚子染红,我看到别的老师干干净净手指上淡淡殷殷的红,有一种说不出的美丽。我的蘸钢杆子没有破,就故意用笔抹点上去,走出校门就连陌生人也会知道,我是老师。有一次抹得多了,一下子洗不掉,不像老师的手,倒像个刽子手。现在还回到我看着办公桌子时境地一校长歉意地说,“条件差了点,艰苦奋斗,学习抗大精神。”而我非但没有觉得条件不好,倒觉得我到了无法言说的美丽的天堂。
上课铃响了,校长把我带到办公室西面的教室,是一、三年级复式班,和办公室一墙之隔。学生不多,两个年级加起来50多人,校长站到讲台上,打了咳声清了清嗓子,学生的窃窃私语才一千二净。校长说,今天由徐老师当你们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大家欢迎!教室里响起稀里哗啦又有点热烈的掌声。校长出去了,教室了声音又响起来了。我心里慌张而表面威严地大声说:“起立!”学生一惊,“刷”的一下站了起来。小班长说,老师应该说“上课”,由班长喊“起立”,老师说“同学们早(好)!”,学生说“老师早(好)!”老师说“(请)坐下。”我按照他们熟知的套路走了形式。
刚坐下不久,有几个学生挤眉弄眼、交头接耳坏笑着,一看有我本生产队里的,有似曾相识的,从他们的脸上,我知道他们在说我什么了。
通知我到学校当教师是昨天晚上的事,而昨天中午还不知道我要当老师,在吃过午饭还没有上工(下地劳动)的当儿,拿着网到粪塘(沤过草粪的塘,栽秧时就清掉草粪变成和秧田连在一起的水塘,放水的时候,有鱼溜进来长大了)里搞鱼,一帮上学的小孩子经过这里,围看“取鱼乐”。队长喊上工时,我请他们离开他们还不肯走,我没办法,用水浇他们,然后爬上塘埂背转身就穿起裤头子来,这些小学生才一哄而散。当时我根本没有想到第二天会站到讲台上来上课,没有想到穿起衣服的尊严。我意识到他们肯定告诉那些不知我底细的同伴,说我昨天下水捉鱼没有穿衣服。我尴尬得直打晃,眼前发黑、脑袋一片空白。但我咳哼一声镇定自己,对一年级和三年级同学说,三年级打开书,默读课文杠出生字词,一年级跟我一起读课文和生字词。但三年级学生就像鸭吵堂;我挂起小黑板,让一年级小朋友写字,和三年级学生讲课文。我知道不会讲,只是照本宣科,我又没有经验,年龄不大,特别是个子又矮(大概一米五几),站在那里和学生一样高,压(管)不住学生。我就用教鞭猛烈地敲击讲台,开始学生会有些怕惧,敲得多了,不管用了,后来把教鞭(竹子做的)都敲破了,都吓不住学生。没有办法盖住学生顺便说话的声音,我说,齐读书。哎,神奇,一读书,声音没有了。三年级学生不讲话,一年级也不敢随便讲话了。校长在中途来看了几次,准备随时为我解围,维护我的威信。而我要脸,一边唬住学生,一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睛瞄到窗外,听到脚步声或看到校长的身影,我立即说,请同学们齐读“一二开始”,学生就读出一条声来。我是想让校长感觉到,“徐小师(我的原名)还可以嘛,还能压得住学生。”
半天下来,搞得我虚摇摇的。刚走到家,就听到有人说,“他疙瘩鼓大,能把教师做下去,我把眼睛抠出来给他,他要哪只眼睛我抠哪只眼睛!你们看着,我脸朝北说的(学校在他说话时的北面)三天不到晚就会回家了。”我听到压力很大.心想,再给他说上去才难下场呢。骑虎难下,我咬紧牙关,先把三夭熬到晚!我教学时把讲解、读书、练习、读书穿插起来,设计多读书、随机应变读书,调节课堂,预防“掩盖”学生不守纪律的现象。这一招还管用。又一次公社(乡里)文教中心校长带着&-t-Z.到我们学校检查工作,我们都不知道。但我看到有人来就引着学生读书,领读、齐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下转第156页)变着花样把课堂搞得书声琅琅。中心校长回到办公室说,“你们有个班怎么没有老师啊?书读得不错,纪律也不丑,只是个学生在上课啊?”校长一头雾水,说“不会呀!”他们随即又去看,校长恍然大悟地解释说,“那不是学生,是老师。”中心校长说。“老师就多小啊!.’从此他称我为“小老师”。我虽然“小”,但肯动脑筋,把课上好,常用的一招也是最见效果的一招是引导学生读书。
我在当时关键时刻急中生智为什么想到引导学生读书?因为我喜欢发出声音读书,并且喜爱有感情地扮演各种角色朗读。好像是我上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时,把书翻断掉了,一天老师要我站起来读书《孔融让梨》,我捧在手上的书只剩半段了,老师说:“还有半段呢?”我说:“掉了,我不到了(捉老鼠吃的时候打老鼠在洞里掏到已屑屑罗罗的那半段书)。”老师说:“你拿什么读呢?”我说:“有半段就够了。”我一口气把《孔融让梨》流利地读下来了,老师惊喜万分。当年老师睁大眼睛和张大嘴的神态至今还烙在我的心底。其实那课本上的文章我早已烂熟于心。我上初中一年级时,我的语文老师要上公开课,悄悄地要我准备读熟课文,上课让我表演,获得赞誉。我肤浅地想到了读书的妙用。 原本是想用书声掩盖课堂纪律不好的现象和我的心虚,没有想到引导读书逐步科学合理有奇效。我的语文教学不仅质量高(考试),学生的知识积累扎实丰富,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把学生引向课外阅读。但这下我有事做了:我要自己多读书;自己常买书;当好图书导读员。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我就更忙了,附近的小学生喜欢到我的宿舍借书、读书、论书,我有时还要烧中饭给他们吃。因为我是住在学校的。卧室的墙上书橱里全是书,比学校图书室里的书要多好几倍。连不是我班的或其他年级的学生也来借书读书,我是来者不拒,“有读无类”。
不知不觉,在书声中和学生一道成长了。个子长到了一米七;水平也是水涨船高,知识丰富,文笔也流畅起来;教学的姿态不但看好,还常有外地老师到我校听我的课。我逐渐站稳了脚跟,不仅坚持三天到晚,而且坚持30多年了。当然,我没有要那“预言家”的眼睛,因为我有眼睛,已经长了见识,在书声里扎了根。
【后语】
“最是书香能致远”。起初我想是“最是书声能压阵”,书声为我的课堂、为我这个没有教学经验的“小老师”、为我被“预言家”提醒状态下惴惴不安的心理压阵。“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想不到,我虽然读书不多但引导学生读书保住我的饭碗,还把我的职业加温到热气腾腾,是我和学生一起有着恒久的快乐。我还体会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有“有意栽花花更艳”。“读书压阵”却是“读书如灯”,既成就了我,又美丽了学生。今天看来,语文老师带领学生读书,大声读书,养成习惯,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