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方法轻松识字

作者: 余 丹

摘要:识字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许多教师往往采用最直接、最易行的读、抄、写的形式,使原本注意力时间短的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课堂效果不佳。《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列为教学的第一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轻松识字;巧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073-001

那么怎样才能把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呢?在教学中我摸索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我利用讲故事、猜谜语等方法,让学生较好地记住字形。如教“茶”字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家里没有茶叶了,请佣人去借。他叫佣人戴上草帽,穿上木屐,说邻居会知道他要借什么。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吗?想了一会儿,有小朋友说,草帽就是“*”,木屐就是“木”,中间就是“人”,合起来就是“茶”。在听故事的同时也学会了识字,真有趣呀!

二、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在教学中,我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如在教学中利用汉字的特点设计猜谜语这样的智力游戏,帮助学生识字。如教“秋”字时,出示谜语: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再如“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目”字;“一只手遮着眼”——“看”字等。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猜出了谜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很快记住了这些字。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实现了识字教学中的愉快教育。

三、创设情景——主动学

教学中,对代表具体事物的名词或数量词,要尽可能用实物演示说明,通过看看、摸摸、读读、认认甚至尝尝,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识字。如:学“尖”字,让学生看圆锥体,学生则明确上小下大就是尖。教“串”字时,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人手,用细绳穿上一串算盘珠,告诉学生这就叫“一串”。实践证明,利用实物演示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主动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的欲望。

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