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浅见

作者: 王正清

摘要:最近,扬州市教育局对全市小学教育提出了“减负增效”、“轻负高效”的要求,这对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084-001

一、提高教师认识。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质量、水平等提法报刊杂志上出现的频率很高。说明这些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心、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确确实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评价教学质量,不仅要看教学效果,还应看教学效率。例如,第十册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知识点,所需时间如果是20分,结果一位教师花20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另一位教师花25分,学生也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显然这两位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同,学生都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知识点,但从教学效率这个角度看,前者好于后者。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不但要注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应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

二、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深入钻研教材主要应把握新知的生长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和把握教材的关键处。钻研教材,要钻研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例如,讨论小、数乘法中的“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时,起先有老师认为最好要加上“被乘数不为0”,后来认为这还不够,要加上“被乘数大于O”,但经反复讨论、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的阶段性和知识的可接受性,决定教材结合实例讲,不加这几个字,有关内容放在教参里说为妥。教师还应从教材的变动中深刻理解编者的意图,正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这无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下面我就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两个方面举一个实例来说明优化教学过程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何等的重要。

一位教师讲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第五册第30、3l页口算除法时,怕麻烦,没有让学生操作,仅通过讲解说明口算方法,绝大部分学生当堂虽也知道了口算方法,但大多不理解算理,学生学习的兴趣投有激发出来,课堂教学效率明显不高。而另一位老师选用学生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讲解例1:60÷3=20时,先让学生分一分小棒,从中领悟到:60根小棒每10根1捆,共6捆,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就是20根。根据上述操作过程理解60除以3,可以把60看作6个十,除以3,等于2个10,就是20。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10,计算出结果就是多少个10。教学例2:69÷3时,让学生摆出6捆(每捆lO根)、9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3份,边分教师边提示:先把什么平均分成3份,再把什么平均分成3份,合起来是多少?分完后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教师示范。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刚才计算60÷3时先把60根小棒看作6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捆,就是20根。现在计算69÷3,有6捆零9根,也先分整捆的,每份有2捆,再分单根的,每份有3根,这样每一份里都有2捆和3根,就是23根。最后说明69÷3的口算过程,先把69分成6个10和9个1,6个1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10,9个1平均分成3份,每份3个l,把2个10和3个1合起来是23,就是所求的商。这样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给儿童建立表象和激发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对法则的理解。学生包括中差生掌握口算方法的效果相当好。

四、形成教学模式,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教学模式简言之,就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建构的(或选择的)在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由一整套教学策略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方式。它具有科学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等功能,它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库。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索和构建科学规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保证。正如有些专家所言,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掌握七八个教学模式,那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大有益处的。如果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掌握小学数学分课型、分内容、分年段等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大大提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