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先天不足”现状殛对策
作者: 杨燕青摘要:目前,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地位仍在“三线”上徘徊(一线是语文、数学、英语,线是音乐、体育、美术,三线是思品、科学、综合实践),小学科学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注定了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先天不足”。 笔者从事小学科学教育近16年,即便是现在走上管理岗位仍感到“势单力薄”,在小学尤其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090-002
一、现状
我校地处苏北沿海地区相对比较发达的县市,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们地区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多年,今年省教育厅的“五严”规定犹如一股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为全省的中小学素质教育铺设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小学科学作为课改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理应受到足够重视。
1、人数少
学校教学人员的编制情况决定了各门学科教师的分配比铡,作为—个学校的领导,他首先要保证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的数量与质量,这是含糊不得的;然后再配备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在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职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也得不到保障);如果有可能,才开始考虑科学教师的配备,而目^数相当少。根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在我们地区,农村乡镇的村,j、学和规模较小的中心小学没有兼职科学教师或兼职科学教师配备不到位,更没有专职科学教师;规模较大的中心小学—般是数学、语文、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老师兼任科学教师,也没有专职科学教师;省级实验小学的专职科学教师最多也不过1-2人,一般也是数学、语文、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老师兼任科学教师。科学教师在学校里很难形成气候,关于科学学科的教育科研气氛十分冷清。学校少之又少的科学教师主要任务只能是把三——六年级的科学课程教完,至于科普宣传及学生科技活动则难以开展。
2、流动大
在学校里,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因为这些学科的专业性很强,对于一个老师来说,经常跨学科教学是不利于本学科业务水平的提高的,也会大大影响学校教学质量,所以,学校一线二线教师流动的可能性很小。而学校的科学教师则不同,教师队伍很不固定,流动性非常大,因为在很多人眼里,科学课属于“副科”,是可有可无的课,是大家都能教的课。一个老师这学期教科学课,下学期就不一定教科学课了。甚至于在一个学期里,一门科学课还会出现先后有几名老师来教的情况。科学教师的频繁更换,导致在一所学校里没有一支稳定的科学教师队伍,学校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大打折扣。
3、素质低
在我们有些学校里,科学课程是属于人人能教,说起来重要,实际上可以不要的课程。这些学校在科学学科确实也配备了“专职”教师。是哪些人员担任科学教师昵?年龄比较大,接近退休的老同志,学校出于照顾,让其任教科学课;学校图书管理员、资料员、保管员、会计等教辅人员,由于工作量不足,给他们“朴点”科学课的;还有就是语文、数学、英语教不好,专门教“杂课”的那些老师。每逢有科学课比赛或科技活动的时候,就临时从语文、数学、信息、美术老师中“抽壮丁”,匆忙上阵,笔者经常看到在一些科学课比赛的时候,我们有些老师把科学课上成了语文课、数学课、兴趣课;在一些科技活动中,有些老师基本功之差,让人难以想像。而事实上,科学课程恰恰是最难教好的一门课程,它对老师的科学素养要求相当高,学校要培养一个成熟的科学教师至少要花上几年功夫!
二、对策
进入21世纪的今天,提升科学教育的地位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和趋势。美、英、法、日等发达国家,不惜巨资投入到科学教育之中,进行大量的科学教育研究,提升其科学学科课程的地位,并把它作为与语言、数学并列的三大核心课程。我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提出了"2046计划”,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等。在这种国际环境和国家政策的背景下,在小学阶段科学课程的地位理应得到重视和提升。这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科学教育要从基础抓起,而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是重视科学教育基础的基础。
1、配指标
学校人员编制紧张,是科学教师队伍薄弱政策上的原因。在我们地区,有些学校领导还是重视科学课程的学科地位的,但由于学校教学人员编制的核定是严格按照“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原则从紧把握的,可能在给学校教学人员设定岗位编制的时候就没有为科学这门学科预留“坑”,当然也就不会有“萝卜”了。笔者前不久刚刚参加过我们这里地、县两级校长论坛,在交流中,各位校长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办学经费紧张,教学人员紧缺”,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在我们一些编制最为紧缺的学校,英语学科的专职教师也不能得到保证,更不用说科学学科的专职教师了。
我们认为,解决科学教师师资力量现状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落实科学教师的编制问题。上级部门在核定教学人员编制的时候,要考虑到科学教师的教学岗位,根据学校学生人数,按一定比例设定专职的科学教师。在年度检查验收中,要单列专项考核学校科学教育情况。在每年的学校特色创建活动中,要重视学校的科学教育特色。如在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科普教育基地”“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模范学校”“绿色学校”等特色学校的过程中,要对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作专项检查,提出硬性指标,必要时,因科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可行使一票否决制。
2、定人员
我们的学校领导要有“科学课程并不是人人能教,科学教育不是人人能搞”的思想,它必须是有一定科学素养的老师才能担任。学校要坚持“专职教师求精,兼职教师求行”的原则。首先在全校范围内精心选择3-5名(这个数字可能已经很奢望了)具有良好科学素质有发展潜能的老师担任专职科学教师,对这部分教师要“高起点、严要求”;然后再在全校其他老师中选择具有—定科学意识的老师担任兼职教师,这部分教师要能切实履行好科学教师职责,他们也是将来学校专职科学教师队伍的后备人才库。学校教导处在每一学年度安排课务的时候,不但专职科学教师队伍不能拆散,让其固定下来,而目兼职科学教师队伍也要保证其延续性、稳定性。如果要有^员变动,也只是把专职科学教师中素质不达标的降到兼职科学教师队伍中来,把学校其他教师群中具备良好(下转第79页)科学家素养的教师替换到兼职科学教师队伍中来。
3、勤学习
事实上,仅仅从科学教师的人员数量上提供保障,还是不能真正搞好学校科学教育的,学校的科学教师有“量”更要有“质”,我们还必须着眼于打造一支精良的科学教师队伍。
3.1 自主学习
我们的科学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当前我国小科学教育的性质、理念、思路、内容有+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过好“入门”关。教师自我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可以阅读科学杂志,如《中国科技教育》、《科学课》等,可以登录科学
网站,如《小学科学网,http.//www.xxkx.cn/article/index.azp}、《科学视野网.http:/www.kxsyzaet/》、《科学教育网,http://www.sedu.org.cn/》等等,可以观看网上视频,从名师、名家的课堂教学实录中,不但能学习到科学课堂模式,更领略到名师风采。
3.2 集体备课
课程标准对科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的一堂课才是真正的好课?很多科学教师对课的把握心中还是没有底,学校应该洧分管科学教育的领导牵头,每两个星期把科学教师集中起来进行集体备课,每次备课都确定一名备课主'阱^,每个年级循环进行,以团队的优势_力量来解决大家在科学教育上的困惑。学校通过“定时、定人、定地点”的方法让科学老师与科学课程科学教育一起成长。
3.3 研究交流
学校科学学科应专门成立科学教研组,每隔一段时间抛出一个研究课题,比如“怎样让孩子学会提问题?”“怎样进行有效探究?”“学生实验失控怎么办?”“实验中引导孩子怎样观察?”“你会记录吗?”“家庭科技教育的策略”等等。每次围绕一个专题。专职教师首先带头,兼职教师紧紧跟上,大家一起来研究探讨,互相交流,有一说一,共同提高。遇有科学赛事,学校不用指定的方法确定谁出线代表学校比赛,在科学学科教研组内大家公平竞争、公开选拔,没出线的老师心悦诚服,出了线的老师大家集体帮他,争取赛出高水平。
4、常考核
为了促进学校科学教师队伍能健康成长,就必须对科学教师进行必要的考核。首先,我们要意识到科学教师的工作杂乱而又繁琐,难以从一纸教案上反映出来,要将科学教师寻找材料、准备器材、实验演练、制作教具、野外考察等事务都纳入工作量,一个负责任的科学教师是集“材料员”“管理员”“实验员”“教学员”“研究员”于一身,工作累、担子重,学校要能关注到这些,千万不能以为科学老师就是“玩”的老师。
其次,学校领导、科学教雅目长要经常深入课堂,带领科学教研组一班人,把科学课堂当作科学教研的演练场,“真刀真枪”地研究科学教育。每学期对每位科学教师的课堂教堂水平作一全面真实的评估。
再次,将学生个体的“成长记录袋”的实施工作,学生个体科学素养的发展水平,作为考核科学教师的重要指标。
最后,学校在科普活动、科技活动、科技节中科学教师的工作量、工作实绩也可以用来考核科学教师。
学校要将以上考核指标与科学教师的年终评优、岗位考核、职称评聘、绩效工资联系起来。这样做,给了科学教师压力,也给了他们推力,同时也给科学教师队伍注入了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多交流
外出学习是提高科学教师素质非常难得也非常重要的机会。学校领导要十分重视让科学教师走出去加强交流,开阔视野。要让他们了解外面的科学教科研动态。对于有关学校科学教育的“新课改培训”“科学课堂教学比赛”“科学新教材培训”“科学教育论坛”“科技活动展览”,我们的学校领导要多安排科学教师去参加,让他们在现场气氛中受感动、受教育。有时,参加一次这样的活动,不仅仅是科学教师学到了知识,更像是给科学教师注入了一次“兴奋剂”,让他们激动起来,对今后的工作投^更高的热情。
科学教师是学校科学教育“基础之基础”,切实提高农村科学教师的师资力量,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严肃的课题,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