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高宗皇后吴氏入宫时间研究
作者: 刘坤新摘要:昊后因为早已入康王府,至于史书中的一些其它记载,不过是高宗统治集团的需要罢了。
关键词:昊皇后;入宫时间研究
中图分类号:K87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129-001
南宋高宗吴皇后吴氏,在后位(包括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长达五十五年,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早年曾伴随宋高宗海上逃亡,后来又作赵伯琮(后改为赵瑗,即后来的宋孝宗)、赵伯玖(后改名赵璩,死后追封信王)的养母。在整个两宋时期的诸皇后中,吴氏是少数对政治有较大影响的皇后之一。因而,对吴皇后生平事迹的研究,历来受到史家的重视。而关于吴皇后的入宫时间,似却是迄今尚未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一专门地探讨。
关于吴皇后何时人宫,史籍有二种不同的记载: 南宋史学家李心传记,宪圣慈烈吴皇后,京师人也……高宗在维扬,后年十四人宫。 查宋高宗在维扬(按即扬州)应为建炎二年(1128年),即在高宗即皇帝位的第二年。时宋高宗南逃途经扬州。据此,吴氏入宫是建炎二年。 而《宋史·后妃传》则载: 宪圣慈烈吴皇后,开封人,父近……。年十四,高宗为康王,被选人宫,人谓侍康之征。王即帝位,后常以戎服侍左右。 据此,吴氏人宫应在宋高宗即皇帝位之前,即在建炎元年(1127)五月之前。再查《宋史·后妃传》记吴皇后的生平在系时上存在前后矛盾的情况。其载吴皇后“乙未岁生”,这与下文所言:“[绍熙]五年(1194),正月帝率群臣行庆寿礼”,庆元三年(1197)十一月吴氏死时“年八十三”,是完全符合的。据此,则吴皇后应生于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但据此推算,她“年十四”应为建炎二年(1128),时宋高宗已即位作了皇帝,这同上引“年十四,高宗为康王,被选入宫”,显然是矛盾的。
为什么关于吴皇后入宫时间记载中有如上的差异?为什么《宋史·后妃传》在系时上会自相矛盾呢?这使我们联想到南宋人叶绍翁的如下记述:
暨太后既旋銮驭,以向尝与宪圣均为徽宗左右,徽宗遂以宪圣赐高宗,太后恐宪圣记其微时事,故无援立意。上侍太后,拜而有请日:德妃吴氏服劳滋久,外廷之议,谓其宜主中馈,更合取自姐姐旨。太后阳语上云:这事由在尔,而阴实不欲。上遂批付外廷日“朕奉太后之命云云,德妃吴氏云云可立为。后遂开拥佑三朝之功云。 据其所记,吴氏不但很早就人了皇宫,而且还侍候过宋徽宗,是宋徽宗将吴氏赐给宋高宗的。正因为人宫早,所以与宋高宗母韦氏相识,韦氏怕吴氏将自己早年在皇宫内的情况传出去,所以不愿赞同册封吴氏为皇后。叶氏还记吴皇后之父即北宋京师商人“珠子吴员外”(后吴氏登上皇后、太后宝座,也与其父财力支持分不开)。叶氏生活的时间,大抵与李心传相当,都与吴皇后去世时间相距不远,叶氏所言,应也有所凭。再查该书还载: 嘉王(即后来的宋宁宗)闻命惊惶欲走……。宪圣叱王立侍,因责王以:我见你公公(宋高宗),又见你大爹爹(宋孝宗),见你爷爷,又今却见你。言讫泣数行。
据此文献记载,吴氏见宋高宗即位时的情景,即吴氏早应在宋高宗即位前,就早已陪伴于当时的康王赵构身边。著名的历史学家王曾瑜(著作《荒淫无道宋高宗》)也认为,吴氏是在宋高宗即位之前就已经人侍康王,可算是康邸旧人。
’
既然吴后早已入康王府,为什么吴氏没有随邢妃(后被遥封为皇后)等一起被掠到北方呢?靖康二年(1127)金兵南犯,皇室遭掠,康王的三位妻妾,还有五个女儿,都因有位号而被北掠。与此同时,府邸中的潘氏女子(即后来的潘贤妃),“有宠”却“以无名位”,逃过此劫,“独得留”。同样,吴后亦因没有封号而逃过此劫。但为什么《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会记建炎二年(1128)金人南下,宋高宗赵构逃到维扬,这时吴氏年十四人宫?还有为何同为李氏所著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也载:
建炎四年(1130)六月己亥,封张氏为婕好。和义郡夫人吴氏为才人。吴氏,开封人,是年十六……
这只不过是宋高宗玩的掩人耳目的小把戏罢了,刻意更改了吴氏人宫时间,其真正的意图主要是为了不让人们了解他早年除正妻外,身边来由众多的侍婢。他虽在后宫纵欲无度,但却在朝廷上进行自我美化,宣传清心寡欲,常自诩“性不喜与妇人久处”。而正是这位建炎元年十月避难来到维扬,到次年二月逃离的百天时间里,蹂躏妇女达一百八十人之多。宋高宗刻意的更改吴氏的人宫时间可谓是一箭双雕之。不仅遮掩其嗜色的丑行,而且也在无形之中帮了吴氏一个大忙,吴氏抹去其早年地位卑微、长时间没有名分的不光彩历史。
弄清吴氏的人宫时间问题,与之相关的吴氏与宋高宗母韦氏是否相识问题也变得清晰起来。据上文《四朝闻见录》记,吴氏与高宗生母早已相识,但为何李氏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却记:
上(宋高宗)日:太后在敌中十六年,未与皇后相识。从此一见便相喜,如太后饮食衣服,皆皇后亲自供承,太后未尝有所需求……。桧日:大抵与连至陛下,凡事皆如意,正家而天下定矣。
据上,看似韦氏在从金国还朝前,吴氏与韦氏未曾相识。但看到上文所述后,自然知道这也是宋高宗刻意散布的虚假之言。宋高宗刻意掩盖吴、韦相识,一方面与之刻意更改吴氏的入宫时间相呼应,另一方面,遮掩吴、韦之间的矛盾,对其“家庭和睦”的刻意缘饰。上文已说,宋高宗更改吴氏的入宫时间,如高宗承认吴、韦相识,其所做的那些“努力”就会不攻自破。而说二人未曾相识,不仅与宋高宗刻意更改的吴氏人官时间相应,而且掩盖了二者之间的矛盾。更改年龄以达到遮盖丑事、美化自身是高宗集团惯用的伎俩。
秦桧宗族与其妻党皆贵盛者,非桧荐举之力,乃秦桧请升迁继之宗族及其戚党官职,故继先及中宫亦请升迁秦氏、王氏之官职也。”
而恰是这些人的支持,是有秦桧等朝臣“累表请立中宫”。吴氏大肆渲染“侍康之征”和“花下白羊”,给自己制造出五光十色的神灵光环,说明自己做皇后、皇太后是上天注定、天命所归。
综上所述,吴后应为早已人康王府,至于史书中的一些其它记载,不过是高宗统治集团的需要罢了。本文问题看似个简单,但却牵连甚广,弄清楚该问题,对于全面了解该历史人物、了解南宋历史具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