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思考
作者: 顾 昊摘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新形势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文化基础I程,是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重大文化项目。
关键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基础工程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144-001
一、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
由于地理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数字鸿沟”。不少地区的文化站(点)、图书馆(室)由于缺乏经费而处于封闭状态,基本上名存实亡,这使当地群众“感受不到信息时代的巨大变化,并且由于信息不畅而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
2、政府部门意识淡薄
文化事业是公益性事业,经费来源困难,也无法为基层文化站等文化网点建设提供经济保障,因此,对政府部门来说,文化建设往往成为一项没有约束力的义务,使得一些乡镇基层文化网点得不到足够重视而举步维艰,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基层政府部门把经济发展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甚至把看得见的政绩工程放在首位,而文化资源意识相当淡薄,导致当地文化建设非常落后,许多基层文化馆、图书馆和文化站运转困难,群众的文化生活一片空白。
3、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由于环境、待遇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大学生不愿进基层,不愿进农村。许多基层工作人员学历偏低,缺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知识,不少地方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用人机制有待完善;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能适应新时期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基层网点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解决的对策
1、加大对基层网点的投入与人员培训
文化馆作为文化事业发展文化“共享工程”的领头者,政府要积极引导开展各项培训活动。倡导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引导基层工作人员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对基层文化网点的业务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使之能够掌握新的信息技术,为基层文化网点更好地服务。因此,加大对文化网点的投入与培训工作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文化事业良性有序发展的必由之路。
2、加大宣传和推广
要确保文化共享工程的公益性服务性质。各级文化站服务点要明确服务内容、方式和范围,采取多种手段,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省分中心、市县支中心要依托文化馆、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环境,建立电子阅览室,为群众提供绿色上网空间,并积极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和为乡、村基层服务点提供硬盘镜像、光盘发送等服务。县级支中心、乡、村基层服务点要制定统一的服务制度和服务规范,明确开放时间,维护好设备设施,发挥好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益。要采取多种方式,在广大基层群众中加快普及工程相关知识,既要让群众了解工程的资源内容,又要让群众熟悉设备使用方法,方便、快捷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3、整合贴近大众生活的社会文化信息资源
数字资源建设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因地制宜,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社会文化信息资源包括科普知识、法律常识、生活礼仪、农业科技、卫生保健以及百科知识等资源库。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样迅速。“共享工程”基层网点建设应该跟上时代潮流,做到硬件现代化,信息及时化。除了网上的信息资源传播外,还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精神文明,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共享工程”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中间,使人们享受到优秀的信息资源,感受到先进科技带来的丰硕成果;在农村,特别是要抓紧计算机网络建设,抓紧人才队伍培养,努力实现乡乡建有文化站、村村建有文化室,这不但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依靠现代科技发展农村、农业,从而使“共享工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