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动态生成”在物理课堂的体现
作者: 张 勇摘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该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设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体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景。
关键词:理论解读;动态生成;案例剖析; 自由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9(2010)3-009-001
一、理论解读
随着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展开,一个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研究新的教学理念的热潮正在兴起。“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这是广大物理教师的一个基本共识。其中“生成”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重要教学观念。“生成”对应于“预设”,可以说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需要一定的程序。
针对传统的教学弊端,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所谓“动态生成”主要有以下含义:
(一)教学是一种动态生成的生命历程
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师生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 把主体的地位还给学生。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也很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但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动态生成的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走,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 把真实的课堂还给学生。展现课堂的真实性,应该是学生得到的最基本的权利。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本应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师却把它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不断地形成和积累着经验,不断地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水平,不断地改进新课程实施的方法。实施新课程,所从事的教学工作体现出的不成熟、有缺陷不可怕。遗憾的是新课程的实施也遇到了这种情况:它成了一项“面子工程”,是展现给别人看的。为了表明自己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新课改了。于是。公开课是“新课程”华丽的外衣,极力表现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一旦在平时教学,教师又“老老实实、按部就班”了,学生也“安安稳稳、不乱动乱说”了。而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把真实的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
(二)课堂是动态生成的
课程不再是既定的高高在上的“圣经”,对于教材和教学任务来说,教师和学生不再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教师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转变成为“自己的课程”的创造者。所谓“自己的课程”,是指教师在兼顾课程共性的前提下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实施和评价的个性化课程,是判断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优劣强弱的最重要的标志。概而言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就既定课程内容而言,教师要对教科书作出适当地“裁剪”,取舍多寡,增删与否,均要依据该校、该班、该生的实际情况而作出相宜的安排,切记盲目照搬学科专家的方案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景和活生生的具体的“人”,尤其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宽、拓深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2 就课程动态性建构而言,教师要以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主动建构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诸如让报刊、影视、网络、演讲、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进入教学流程。
3 就课程具体实施而言,教师要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课程进展充满创造性的生机和活力。实施新课程应遵循以下五条程序原则:课堂上应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应秉持中立准则;教学的主要方式应是讨论而不是讲授;教师要保护不同观点;并对课程学习的质量和标准承担责任。这五条原则是精髓,可以营养日益走向开发性、生成性和创造性的课堂。
4 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来看,每个学生都会结合自己的经验、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对课程进行创造性的建构,面对同样的课程,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认识。
二、案例剖析
一节公开课上,研究内容是圆周运动临界问题,为了让学生对临界状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中引人关注的一个演示实验是一个小木块放在可以以轴转动的圆盘上。让小木块跟圆盘共同转动,看小木块何时滑动。教师讲解了让学生观察注意点后,便动手操作,当他慢慢转动圆盘时,小木块跟着圆盘转动。当他让圆盘的转速越来越大时,突然小木块在圆盘上滑动起来并飞了出去,刚巧落到前排一位学生脸上,学生吓了一大跳,此时老师的表情有些慌张,教室里一阵混乱。
老师很快镇定下来,他将掉在地上的木块捡起来,然后对学生说:“这个实验很成功。”并继续地完成了教学。但对伤着学生、吓着学生,根本没有过问。这节课相当精彩地完成了。讨论交流时。还受到了表扬。
分析:这节公开课,如果就课堂教学的展示来看,是很不错的。但是,令我们感到不解的是:为什么老师对学生一点关切都没有。很多的公开课都被赋予了太多的非教学功能,所以老师是在为我们这些观摩课的人表演。而在表演的时候,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师怎样讲得清楚,怎样展示得好,怎样能表现出他的各种才华。大家都忘了这节课是学生和老师的一段生活。在这节课里,老师不但要展示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而且还要展示他作为一个人如何与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