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业中专数学课培养学生创新问题
作者: 王 霞摘要:教师应善于捕捉教学中的“创新点”,进行加工处理,及时“放大”,鼓励学生敢疑、好问、多想、善猜、常比、深究、互辩。本文就中专数学课堂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教学创新;挖掘潜能;创设情境;教学突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3-105-001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中专的学生好奇心和追求是唤起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人的追求,有高低层次的不同,只有把学生的追求与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一旦有了这种高尚的追求,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推动和鼓励人们做出辉煌的业绩。所以注重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高尚追求,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大脑思维,进而在思想上具有一种奋发向前的动力。那么怎么做呢?
一、注重思想引导,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这可通过在平时的教学实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追求做好思想引导。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如法国著名科学家笛卡尔的创新故事:1619年,笛卡尔终日沉浸在对哲学和数学的思索之中,他认为,希腊人的几何只研究一些非常抽象而看来无用的问题,束缚了人的想象力,他详细考察了代数和几何的优缺点后说:“我决心放弃几个仅仅是抽象的几何,这就是说,不再去考虑那些仅仅练习思想的问题,我这样做,是为了研究另一种几何,即目的在于解释自然的几何。”他希望建立一种普遍的数学,使算术、代数、几何统一起来。据说,在这一年的11月10日晚,他充满激情地入睡后曾连续做了三个梦。第二天,他就找到了解析几何的线索,平面坐标(也称笛卡尔坐标)也就由此而诞生了。其次,“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而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瓦特由烧开水时壶盖掀动,而激发他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受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浮力原理。这些例子虽和科学家的其它素质有关,但莫不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关。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空间和时间,保护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开拓创新,培养他们参与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注意挖掘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思维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每学一个概念、一个公式、一条定理、一个法则,都要立竿见影地解决相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就是创新思维的开始,做出异于同辈人的非常规思维处理就是创新。此时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活动,就性质而言应该说与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思维活动是一样的,其思维成果都具创新性。对学生这种创新思维活动教师要充分肯定,倍加保护,并加以发扬。当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刚刚点燃时,要加以鼓励而不要抹杀;当学生创新思维发生障碍时,要巧妙启发而不要包办;当学生创新思维偏离正确轨道时,要积极引导而不要横加指责;当学生创新思维过于活跃时。要极力疏导而不要随意压制。总之,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要积极诱发学生奇思妙想,引导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异想天开,这样做有利于深挖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创设情景营造创新氛围,激发求索兴致
要创新,必须要敢于思维,善于思维。而思维的启动,必须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前提。因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支持和推动学生思维活动的巨大推动力,如果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根本不感兴趣或者兴趣不高,或者勉强学习,学生就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就无法调动起来,思维活动必将受到抑制。如此,必将导致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就谈不上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现了。故而,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创设问题情景,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启动学生的思维。为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打破思维定势,注重学法,培养辩证的思考习惯
我们以往在数学教学中,习惯于就学生所学的新知识,授之以一定的解题模式,对一类题目常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指导教学,无论在讲解例题或习题时。习惯于单纯地就题讲题,学生作业时,也往往习惯于就题做题,忽视知识间的联系。这样,往往会使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心理,原题照搬,进而形成定势思维,造成思维的呆板和僵化,从而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创新。因此,我们应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同时,勇于打破和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定势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让他们能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实行“开放式”例题教学、“开放式”习题设计等教学措施,有力地激活学生思维。
实行“开放式”例题教学,“开放式”习题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摆脱定势思维,增强发散思维的能力,且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达到“以点带面”、“以少用多”,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步人“题海战术”的误区,真正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五、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模拟“数学实验”,激发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制高点,我们进行创新教育,当然更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如在几何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制作CAI课件,进行微机动画操作,可以在变动情况下保持不变的几何关系,给我们模拟“数学实验”,为学生观察现象、发现结论、探讨问题创设较好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