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师角色

作者: 牛桂霞

摘要: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应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合作交流,转变学习方式。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9(2010)3-131-001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则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播。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详细地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并精心设计周密的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同时还必须对教学效果做出适当的评价,保证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以实现这些目标。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进行设计和组织。将书本上的内容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创造一个宜于学生进行建构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自觉的进入角色。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的抽象性更需要教师努力建构适宜的问题,创建引发学生思维的情境。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生活中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提供宽松、广阔的思维空间,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如果请你求长方形的面积,你想要什么条件。教师出示没有直接告诉长或宽,却让学生求面积的题目。如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加厘米,长是15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运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学习。有序地安排学习活动,组织学生融人自主、探究、合作的活动中,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三、加强合作交流,转变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是内在于情境的指导。要求教师终结那种从外面向学生灌注预存的客观知识的办法。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经验、体验和对问题的独特看法,尽可能采用激励、对话、合作与协商的方法,去发挥学生的自主积极性。新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放胆交流,乐于发表意见,大胆创新。为学生提供自主、宽敞的学习时间,使学生有机会交流,尽心尽力为学生搭建合作探究平台,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由此可看出,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这一角色的转变是一个不断的生成过程,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观念转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理论,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才能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