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调节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作者: 刘光军摘 要:指出“情绪调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对情绪调节教学法实施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兴趣; 焦虑; 愉快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19-001
一、“情绪调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体育教学总是围绕教与学两个部分进行的。体育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中“情绪调节教学法”的实质是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对课堂环境事件产生的解释和评估,并伴随着机体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克服消极否定情绪,发挥积极肯定情绪,形成心情舒畅,无思想负担的教学形式,达到培养学生兴趣,产生饱满的精神,高度的注意力,以提高教学活动效果的目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从这一观点出发,学生情绪的决定作用是以需要为中介的,有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才会引起的情绪,凡是不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学生情绪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既策动学生的本能行为,又干预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活动,这是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即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着有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作用。
情绪是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主要动力。学生的目的性越强烈,情绪的促进作用就越大,因此,学生的学习行为需要情感因素的策动。情绪作为一调节机制,它选择、制止和发动行为活动。情绪心理学把情绪对行动的调节作用具体化为组织作用,它的含义包括促进作用和干扰作用。促进作用可使学生的身心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干扰作用则会阻碍有序的学习行为,妨碍学习的进程,降低学习效率。
二、“情绪调节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情绪调节教学法”主要涉及兴趣、焦虑、愉快三种因素,探讨教学中体育教师如何通过调节这三种要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完成教学目标的认识过程,并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的作用。
1.兴趣调节策略
兴趣是指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等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它包括两种,一种是外在倾向性,它主要与无意注意相联系,由外界刺激引起。另一种是内在倾向性,它是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了肯定的态度,产生了积极地情感而导致的。体育学习是一种心智和体力活动,最可贵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只有兴趣能够最有效地维持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如何有效地实施兴趣调节?
首先,体育教师采用各种方法丰富课堂学习活动。如何使学生对枯燥、乏味、单调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主要取决于体育教师运用何种手段将这些内容进行多维度加工,将它们变成简单易掌握、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到快乐,达到“乐而忘疲”的境界。
其次,可以采用一系列提高学生成绩的措施。激发学生兴趣最直接的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运动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成就感强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提高了,所以教师可在教学初期将一些难度大,考核标准高的内容,结合本校情况按学生能力分组教学与考核,并适当降低难度和标准,使学生得以“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对一些生活中出现的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体育娱乐项目和动作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引导,以增强学生对学与用的浓厚兴趣,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焦虑调节策略
焦虑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导致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影响体育学习。
为克服焦虑状态的产生,实施情绪调节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首先,在体育课中采用简化复杂技术动作,分化难度技术动作的手段,使每一位学生通过不同程度的努力均可完成学习任务,让每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感。其次,“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的兴奋,没有失败也就缺乏挑战。在体育教学中,有时也要适当有目的的增加一点难度,创设一种适宜的焦虑氛围,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再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搬上课堂,这样会使体质弱的学生难以完成学习任务,进而产生焦虑情绪,而应根据每位学生的情况,从简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组织教学,营造一个宽松和谐、严肃活泼的课堂气氛,这样既能保持一定的学习焦虑水平,又能将之调节在适度的范围内。还能引导、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抵抗挫折的忍耐力。
3.愉快
愉快是一个人追求并达到所盼望的目的时产生的情绪状态,愉快的程度取决于愿望实现,目的达到的意外性。
现今体育教学,提倡快乐体育,即在快乐中学习体育知识,在体育活动中享受快乐。如何创设这种环境?首先,教师应将个人对体育的理解与热爱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将体育所赋予的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和失败、勇于挑战自我的个人魅力展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及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到体育给人所带来的愉快。其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多样有趣的教学手段,简单、易于掌握、分解难度的教学内容来丰富课堂,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再次,培养学生参加体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体育活动带给自己的愉快,使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终身享受体育活动。
对于学生的情绪调节,我们应该做到不露痕迹,尽量做到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让他们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善和提高的地方,让他们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下进行自我调整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