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实验 导入新课

作者: 王茂法

摘 要: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

关键词:创设实验情境; 激发思维冲突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34-00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实验导入就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他们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

实验导入的基本结构大体是: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思维冲突——明确学习目标——铺设达标阶梯。

1、导入阶段创设实验情境

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现象,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但重要的是,要依靠创设的实验情境的内容和教师的引导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

2、激发思维冲突,这是保持学生有意注意、激励学习动机最有效的途径

当新奇生动的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好奇的心理驱使他们积极地思索,但不一定能趋于教学的目标,也不一定会产生剧烈的认知冲突。需要教师精心地引导和组织,及时地抓住学生闪现出来的认知矛盾,掀起思维冲突的狂澜,渴望解决问题,又感到仅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的心理矛盾。这可以说是决定导入阶段成败最关键的一环,因此在课题的教学中,应设法让学生的错误观点暴露出来,再个个击破。

3、明确目的,建立联系,这是导入定向的重要环节

在激起思维冲突以后,应当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然,这些导入结构并非都是截然分开的四段。而且不同的整体课堂结构,要求有不同的导入结构。在导入阶段,可以有侧重地完成某一、二项任务,而其他的任务放在展开的阶段完成。

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实验导入法,现举例说明。

1、惊奇现象导入法

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如讲流体压强与流体运动速度的关系时,可以在漏斗口上面放一个乒乓球,并把漏斗口朝下,让学生猜测用嘴向漏斗吹气时,乒乓球会不会掉下去?很多同学一定会猜测:不吹气都会掉下来,何况向下吹气呢!让学生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会让学生大吃一惊,从而引入课题,飞机翱翔天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配合故事导入法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段,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如讲气体的压强时,用两个橡皮碗,用力将它们挤压在一起,请两个力气大的同学上来,看他们能不能把两个半球拉开?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拉开,这是为什么?其实,这是早在17世纪的时候,德国马德保市长奥托格里克就当众做了一个精彩的实验,他所用的黄铜半球直径约20厘米,抽气以后两边共用了16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这就是轰动世界的马德保半球实验。刚才的实验,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拉开(演示),谁知道我是怎样把它拉开的?——让皮碗进气(学生笑了,活跃了课堂气氛)。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了呢?球的周围有什么?只有空气。显然是空气对球施加了压力。这些实验生动地告诉我们,大气存在着压强。

3、设疑造成悬念导入法

有意设置矛盾,引起疑惑,然后出乎意料,解决矛盾,使之迷中悟理,产生良好的实验动机。

例如讲“惯性”一节实验时,我们可以不用惯性演示仪,而改成:在一茶杯里装水,在杯口上面放一硬纸板,纸板上放一鸡蛋。问学生:当我用力猛击纸板时,鸡蛋将落在哪里?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掉在杯内,有的说同纸板一起跑掉等。随后教师演示,鸡蛋掉入杯内。紧接再提一问:一个人站在匀速航行的船尾,当他竖直跳起时,会不会落在水中?提出问题,造成悬念,从而引入惯性知识课题。

4、实验复习导入法

利用实验复习,既可以创造一种直观的环境,又可以较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讲阿基米德原理可以复习浮力进行实验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请问,我们是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取出实验装置,回忆实验过程)。当我们把重物从空气中逐步放入水中时,想一想,物体受到的浮力是怎样变化的?由此猜想一下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演示、观察、回答: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加)。按照你们的说法,也就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深度有关,是吗?请再看一遍演示。当物体浸没水中后,浮力就不再改变,显然不能认为浮力与深度有关,那么,在上述的实验中,除了深度改变外,还有什么因素在改变呢?物体浸入水下的部分在改变。未浸入时浮力为零,随着浸入的部分变大,浮力也就变大;完全浸没以后,浸入的部分不再改变,浮力的大小也就不变。两千多年前,阿基米德为完成皇帝交给他的任务——辨别皇冠的真伪苦苦思索,当他洗澡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浴缸的水被溢出时,猛然想起身体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跟排开的水的体积相等,他欣喜若狂地喊道:“我想出了,我想出了”!从这里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当然,实验导入的类型很多,同一个课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导入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一般在学习单元开始时或课题比较平直,可以考虑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演示法和故事法;如果学生存在着较顽固的错误概念,就需要选择能激起强烈思维冲突的方法;如果课题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性较强,而学生的准备知识又不足,则选择复习导入的方法等。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用深入浅出的生动语言和有趣实验,把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

[2]《课程语与教学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