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议论文如何进行事例分析
作者: 黄文锋摘 要:说明了写作议论文进行事例分析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介绍了写作议论文进行事例分析的六种方法:意义分析法、求质分析法、评价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条件分析法和假设分析法。
关键词:意义分析法; 求质分析法; 评价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 条件分析法和假设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表示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54-001
写作议论文分析事例的目的是为了事物、问题的本质和核心,更好地进行说明,从而丰富文章内容,开掘文章的深度,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揭示出事例与论点间的关系,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因此,事例分析应该做到:一要细致,有条理;二要具体,有的放矢。总之,要做到叙、评、析、议相结合,缺一不可。
那么,我们在写作议论文时,究竟如何进行事例分析呢?笔者现将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六种方法,总结如下。
一、意义分析法
即对作为论据引用的概念、学说或主张的意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它可从小到大,或从效果、价值影响等方面进行高度评价或揭示危害。如:
德国总理勃兰特,20世纪80年代访问波兰时,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的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
这段中划线的句子就属于意义分析法,它使得论据的含义更加明晰,论据的论证力量充分地显示出来。
二、求质分析法
即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提示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此法的关键是准确地抓住蕴含论据中的本质的东西。如论证“弄虚作假行不通”这一观点,先引述南郭先生的事例,然后进行求质分析:
“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充”。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得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
在这段中,划线的句子抓住了南郭先生弄虚作假、不懂装懂的实质,并用一个“充”字点出其要害,点明了所引事例的本质。这种分析法往往能一语中的,收到一字千金之效。
三、评价分析法
即引述事例后,对所引述的事例作适当的评价,从而印证自己的观点。如论“节俭”,在引用“曾国藩以俭戒子,其子曾纪泽终成出色的外交家,方志敏居官不贪,一生清贫,而千古留名”的事例后,接着进行分析:
是的,“俭者心常富”,节俭能培养人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意志,而这正是一个人立业最重要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说饥饿是人生的佐料,吃苦是一种资本也不无道理,而自觉戒奢尚俭更是促人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有效途径。
在此,作者紧扣论点,对论据进行了评价性分析,这种评价分析,使文章的观点得到强化。
四、因果分析法
即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如:《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一文,引用爱因斯坦和华罗庚这一事例后,进行因果分析:
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的情况下,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本段文字就是通过分析两人“脱颖而出”的原因,阐明了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及“努力拼搏奋斗”对人的直接影响,有力论证了“要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这个观点。
五、条件分析法
即引述一个事实证据后,对其成功的条件作出分析的一种方法。如论证艺术修养与科学成就的关系时,可运用此法进行如下论述:
近年来,我常常听到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贡献出一个爱因斯坦?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一般说来,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除了高超的数学、物理知识外,还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其中艺术素养便是一大因素。如果爱因斯坦对艺术的美无动于衷,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怀疑他的心中是否能树立科学(真理)的美学标准。而没有这种标准,他就难以在科学上作出划时代的贡献。
音乐、绘画和文学诚然不会直接教你如何去解微分方程,但是却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你的想象力,提高你的审美感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为“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获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必要条件之一,艺术素养是不可或缺的。有了这一番分析,这一论据对论点的支撑就显得准确有力。
六、假设分析法
即运用假设推理对所举的事实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法,先概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此推导出一个与事实过错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如《六国论》一文中,就有这样的分析: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这就充分论证了六国被灭亡的道理。
上述议论文中的事例分析六法,要根据所举事例(论据)的特性而灵活运用,切不可牵强附会而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