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课哪得新境界 惟有课堂“活”起来

作者: 成东平

摘 要:教师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开放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寓教于乐,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其勤学,乐学,全面发展,张扬个性,回归语文的本源。

关键词:激活; 语文课堂;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70-001

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在各种教学法上有一把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可见“活”是语文教学法的精髓,“活”是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我认为课堂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展现语文课的魅力。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如何有效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语文课开始前,让学生走上讲台,发表3分钟演讲(对身边的事及国内外新闻发表观点或作评价)或者推荐精美文章,然后由同学和老师点评;阅读课上,老师自己尽量少讲,只是起点拨、组织的作用,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朗读、背诵、交流心得体会,老师把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学习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生生、师生充分互动,在提问、质疑、讨论的快乐情境中,把学习重点、难点展示出来进行交流。老师尊重鼓励每一个学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作文要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评讲作文时,则让学生本人到讲台上朗读他们的佳作,介绍写作过程。在自习课上,把时间全部交给学生自由分配,老师只是提出原则性的要求。

语文教学应该改变以往“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的传统模式,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运用。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要给足读书的时间,并指导阅读的方法,还要在读书中潜移默化地强化语文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比如“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读书知识竞赛活动”等。教师教给学生多种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把文章读“活”,每学一篇课文,我总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文特点确定读法和学法,特别是诗歌和散文的学习,要学生边满怀感情抑扬顿挫地读,边感悟诗文中的意境。

二、利用多种教学技巧,激活教材

激活教材(书本知识),把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灵活机动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是使语文课堂“活”起来的基础,教师要细品课标的要求、理清教材程序,摸清学生认知情况,制定出科学的语文教学目标。教师还要善于筛选课文中最主要的内容,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

教师要利用画面、音乐等手段来引导学生产生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用自己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在头脑中重塑文字里表述的形象、画面。

语文教师要合理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坚持采用“启发”的教学形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中要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课前精心导学,创造性地利用其他多种形式来导入新课,来渲染课堂的气氛,增强课堂教学活力,营造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思维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和情境。教师可利用课本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形象而迅速地理解课文。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抓住课文中有些素材适合表演,让学生编写课本剧。

三、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把学生的“老师要我学”、“家长要我学”的学习态度转变为“我要学”、“我想学”的学习态度

1.教师在课堂上调整好心态,控制好情绪,老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每一个学生,用真心去关心每一个学生,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那么课堂就成功一半了。怎样教才能使学生“乐学”呢?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喜欢学习是教学有效性的内在保证。让一堂枯燥的课成为其乐融融、美好至极的乐事,其关键就是激发一个“趣”字,即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1)教师的讲解要精练、灵活、巧妙;(2)老师的问题要能激疑引思,要有趣味性,也要有现实性;(3)创设民主氛围,使学生敢疑、敢问,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4)设计作业要活、精、层(有层次感)。

2.教学活动设计要灵活多变,要用“活”的生活丰富“死”的教材,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师生关系平等化,在课堂上,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学生当中,与他们交换意见,倾听他们的心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与他们建立平等、民主、朋友般的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满怀信心投入到学习之中。

四、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让学生回归生活,感受生活

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和课本,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如在教学《水调歌头》课文时,课前可让学生多渠道查找、积累描写月亮的古诗词。

教学内容生活化,老师适当地将课内与课外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在上实践活动课时,真正让学生走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吸收新信息,开发新潜能,从中获得独立探索、自主总结的机会,获得对社会发现和研究过程的真实感受。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激活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有许多,只要我们努力去研究,去探索,“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就能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让这股“源头活水”像清泉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