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作文教学浅见

作者: 陆赛香

摘 要:农村学生写作文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一说作文,学生就怕,写出来的东西干瘪无物;老师也怕,怕批阅单调编撰的文章,更不知如何辅导学生。

关键词:农村学校;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92-001

其实学生怕写作文,原因多多:首先是缺少生活来源,没有多样的题材,写来写去都是那么几件事,剩下的只有编造。而编造也需要不俗的想象力,农村生活相对单纯和枯燥,不如城市孩子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孩子的想象也是极为有限的。因而没有题材成了最让孩子头疼的事情。其次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词汇匮乏。写作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因为身处农村,孩子见识相对比较少,同时孩子的阅读量大大缺少,因而语言表达的层次、多样性都是欠缺的。三是父母的因素,农村孩子的父母很多都在外地打工,疏于孩子的教育辅导,更别说跟孩子谈天说地,启发孩子的智力了。孩子交流少了,思想也就单纯了,而单纯又必然导致作文的浅薄。这三者又导致第三个因素——兴趣不足。孩子怕写作文,每次写作文都绞尽脑汁还不一定能写出新意,因而孩子越来越怕,形成恶性循环。四是老师怕辅导,或许是因为平时考试作文上很难分出明显的上下,成绩拉不开差距;或许是因为孩子知识阅历的匮乏导致辅导很难;或许是工作太繁忙,顾不上在作文上花较多时间和精力。因为作文辅导是无形的,而老师平时要做的有形的事情又太多,顾此失彼时,只能选择放弃无形的;或许是老师本身都不知道作文究竟应该怎样辅导……总之,一系列因素,导致了农村作文教学的萎靡现状。

要改变现状,我尝试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从改变自身观念入手。我提醒自己,最能体现语文教学成果的就是作文,语文教学的真正落实点就应该在作文水平的提高上,这点我们是应该向古人学习的。语文是最生活化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是为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观察、领悟能力的提升服务的,而作文就是最好的载体。为了有形的工作丢弃作文的做法无疑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其次,尽力丰富学生生活。农村孩子的学习往往更多地拘泥于课本知识,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接触更多的社会现实和自然,因而可以寻找机会给学生放些相关的录像片段,师生一起聊聊生活经历,探讨一下社会变革,偶尔秀秀自在真我,让孩子们的眼界和思想在交流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第三,一定要把语文课堂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时时处处地结合作文诱导,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中习惯探讨文章的写法,同时结合仿写,随时把片段的仿写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自觉不自觉中把课文中学到的一些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去。

第四,从分析范文和批改着眼,调动学生兴趣。我曾经尝试过比较作文辅导,也就是提供给学生同样题材的两篇文章,让学生从语言、结构、思想等各方面加以分析比较,提出自己的看法。辨析他人文章时,学生往往思维活跃,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不自觉地将很多优势元素为我所用,长此以往,对学生的作文兴趣和水平都会有帮助。同时,批改上也格外下功夫,其实有个很显然的现象,就是老师批得越细致,学生看得越仔细,对他的帮助也越大,再写作文的兴趣就比较浓。而老师如果不认真批改,学生原有的兴趣也大都会淡去。所以学生作文的态度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老师批改的态度。当然批改还是应该以正面鼓励引导为主的,这样学生才乐于阅读和接受。

第五,授之以渔。内容上提供题材,语言上积累词句,结构上丰富思路,思想上提升高度。有时,我的作文课不是上写作文,而是说作文,不求面面俱到,做得更多的是分解练习。或者说说一个题目的题材可以有哪些,或者讲讲一个题材可以怎样来做语言表达,或者列列结构、分析优劣,或者说说事例、评说是非,或者展开想象、在一定范围内任意遨游……在这些说作文的课上,重心往往只有一个,而且少了任务和压力,学生一般都比较放得开,思路活跃,敢说敢争敢辩。之后再让他们自由发挥,把刚才说的听的写下来,也就不再是特别难的事了。每次突出一个重点,进行一些训练、循序渐进、盘旋上升,无形中,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第六,鼓励学生放手写。很多学生常常没有信心,不敢放手写作文。做教师的一定要少指责多鼓励,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放开思路、放开胆子去写。慢慢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接一个班,上第一堂作文课,我都喜欢拿出余秋雨在南京大学讲课时提到的他写的第一篇作文读一读,是写他小时和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摘芒果掉进粪坑,继而诱惑其他同学也去摘芒果的故事,文章很朴实地叙述每每引得学生们哈哈大笑,也明白作文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再去引导孩子去回忆儿时的趣事,学生往往有些争先恐后,加以引导后,很多同学原本烦恼的写作文就变成了快乐的讲故事,而放手写下来的这篇文章,也总是比较丰富多趣的。

作文能力是由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因此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长期实践、反复练习,那就让我们细水长流,集腋成裘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