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阅读素养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作者: 董维阳

摘 要: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严密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数学语言就有严密、准确、精炼、逻辑性强的特点。教学中就要注重通过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培养数学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阅读教学; 阅读素养;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93-001

一、培养数学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因此,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注意联系数学知识,抓住“热点、活点、趣点”,正确引导,画龙点睛,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趣源,在教学中实施“趣教”。如在教学“年、月、日”时,为引导学生对这一内容产生的兴趣,教师首先提问学生:“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接着又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了?”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同学们,一般一个人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明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好奇的心里让学生对这一知识产生了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寻求其中的奥秘。

二、加强数学语言描述,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

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际间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要工具。因此,当阅读一个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识时,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合的准确含义,反复咀嚼、仔细推敲每一个关键的词语,明确关键词语之间的依存关系,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从字词句或符号中揭示其本质属性,加深理解。例如:“除”和“除以”一字之差,意义却完全相反。还有对小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如:“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学生应正确理解“末尾”的含义。还有课本中框出的总结性文字和有关的“底注”等教材的“注解”部分,都需要认真阅读,才能灵活地掌握有关知识。教学中,当学生试图理解一个概念、定律、公式或数学材料时,必须引导对每个句子,每个术语,每个数学符号反复阅读,细致分析,才可能领会其内涵和含义;否则,学生就无法展开思维活动。由此可见,数学语言的表述形式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这一关系,决定了对数学语言必须多读、多思。

三、规范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非常严密的学科。毫无疑问:数学科语言的特点也应当是严密、准确、精炼、逻辑性强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一是学生语言必须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符合逻辑并合乎规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干净。例如数与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只有明确了算理,才可能进行灵活简便的计算,才可能有计算的多样性。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介绍自己的算法。这样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训练,既巩固了自己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使学生的数学语言更为严谨有序,思维更为开阔。其次要注意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数学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数学语言的概括与表述必须准确、恰当、合理、科学,也就是要熟练掌握数学的专用术语。例如概念教学中,必须重视说出本质的训练。首先要能说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即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适用的全体对象。其次要能说出表示概念的词语和符号。第三还要能举出概念所反映的现实原型。这样的教学,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四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数学语言和自然语言互译互释,加快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例如应用题教学。大家知道,应用题实际就是现实生活问题的一种模型建构,为什么有许多学生能有效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不会做同样问题建构的应用题,就是因为不能正确地理解有关的数学语言。如果能够通过加强语言训练,教会学生学会认真读题,准确理解题意,抓住关键词语,突出问题的“本质”,就能解决有关问题。这样的语言训练,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四、尝试数学语言运用,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逐步上升、逐步发展的。教学中在注重学生阅读的同时,还要做到读、听、写、做的有机结合,深化阅读的内涵。一要动笔圈画,学会运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不同意义,强化阅读重点与关键,做到自我阅读理解。二要动手操作,通过亲自的剪、拼、折、量、摆、画、观察、比较等实践活动,感悟新知,尝试数学语言的运用,促进思维能力的萌发。三要动笔演练,通过在读中演、演中运用等过程,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再提高,也同时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再发展。例如几何形体的教学。这部分知识是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教学中可以说既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更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教学中在重视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同时,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口述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说、同桌说、小组说等方式,让人人都能得到说的机会,每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协调发展。把获取知识和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空间的探索欲望,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建立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提高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当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有效拓宽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实现学生数学阅读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