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作者: 吴宏亮

摘 要: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良好的学习动机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联系实际,体验生活;应用实践,体验价值等方法,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数学学习动机; 体验; 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94-001

一、联系实际,体验生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而每一部分数学知识都深深地打着生活的印记,都与客观事物和实际生活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既合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

1.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有趣的数学素材,加深学生“实情”体验,激发数学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若知道知识的价值及来龙去脉,学生得到生活情感体验,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会更加高涨,且知识学得轻松、牢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例题、习题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其身边感兴趣事物提出相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事物模型间的对应关系。

2.模拟生活情境,加深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

“题式自有境,入境始以亲”。数学知识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每一道应用题都有它的生活情节,每一道式题都有它的生活源头。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连减两步算计算应用题”时,让学生表演创设购物情景,在教学中给学生数学配合生活“原型”,学生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得以激发,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3、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加深对“数学力量”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丰富的社会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数学探究学习的空间。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头活水,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和途径,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于生活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作用和力量。

二、设制“建构”,体验成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

学生怎样学习数学,反映着他们的数学学习方法,影响着他们对数学学科的认识,也影响着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建构主义告诉我们: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应由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教师不能将学生看成一张可以任意被涂上颜色的白纸,而应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新知学习中的作用,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变革和重组。

三、创造想象,体验美妙,激发学生的数学动机

数学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想使学生牢牢地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让学生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根据数学问题产生直觉,根据直觉产生想象,不断丰富数学式题的内涵,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思路,激发他们数学学习动机,促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例如,教学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后,我让学生完成小论文《我是这样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学生发挥想象,根据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又多出了以下方法:

在“体验”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0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是:

s=(a+b)×h÷2

把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等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s=(a+b)×h÷2

把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s=(a+b)×h÷2

将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为:

s=a×h÷2+b×h÷2

=(a+b)×h÷2

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妙”,体验数学的“丰富”,他们不但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促进学生产生对数学,甚至对自然、对宇宙探索的渴望。

参考文献:

[1]邵瑞珍任主编,皮连生、崔柳舒任副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