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 蔡建芳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一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自学兴趣,二要传授自学方法,三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四要培养自学习惯。
关键词:自学能力;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3-096-00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我认为这里说的“教”主要是指授之以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新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因此,语文老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觉得以下方法可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以疑激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教《詹天佑》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詹天佑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主要做了哪件事?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他克服了哪些困难?结果怎样?”由于抓住主要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从而很容易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2.以境引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并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这样更能引发他们自学的兴趣。在教学《草原》、《麋鹿》等文章时,我充分利用视频,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中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
3.以读生趣
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安塞腰鼓》一文,我采用了边播放录像边配乐朗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实践证明:此举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首先,一定要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学生不使用字典,对一些字的音读不准,对常见字也往往不明其意。因此一定要培养小学生自觉、熟练翻阅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它是积累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勤查字典、词典会获得正音、辨形、释义的能力。
其次,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教给学生不同的自学方法。
写人的文章,如《负荆请罪》一文的教学,我让学生在自学时边读边想边演,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体会人物的特点。最后归纳出:蔺相如是个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人。廉颇爽直磊落、知错就改。记事的文章,如《卢沟桥烽火》一文的教学,则让学生围绕“什么时间发生的”“怎样会发生”“经过怎样”“结果是什么”这几个问题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在自学时,应住抓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内容。
对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烟台的海》一文的教学,我先精讲第一段,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句子,朗读、体会,感受烟台巨浪汹涌的壮观景象。接着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学下面几段,我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感受到一年四季烟台的海都有不的同特点。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教会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来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等。
语文这门学科,不仅要学好课本上的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在课外阅读中,遇到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自觉地查字典、词典,不断积累好词好句。这样既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也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更可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的艺术应是巧妙地提疑设问,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引起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学习,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教学不能只把书本知识原封不动地“灌”给学生,并要学生坚信“灌”的知识正确无误,必须如实掌握。这样做,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的能力。宋代哲人张载说过“学则须疑”。做学问的人要勇于发疑。我们应鼓励小学生善于发疑,在“疑”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开发智力。
四、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因此,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如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把预习工作放在课内,等大部分同学掌握了基本的预习方法以后,再布置课外预习,并作检查,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表扬,对有困难的同学及时帮助。
任何良好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自然成能力。此外,还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同学,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并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大显身手,使同学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更好地促进其他同学自学能力的提高,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