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生活中的数学从教材开始

作者: 黄金宝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种种特点,使教材“活”起来,改“教教材”为“用教材”,将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以及知识基础整合起来,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学习活动。

关键词:数学教学; 发掘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108-0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具体材料,它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要求,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资源。目前,我们所用的苏教版教材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这一要求,尤其是新的国标本教材,它是一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编写而成的教材。

一、教材以生活为基础,学习有用的数学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是当前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因而对于教材不能采用向学生硬性嵌入一些远离其现实生活的抽象数学结构的方式进行,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取与生活直接相关的事实,沿着数学发现过程中人类活动的轨迹,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感兴趣,一是因为这些问题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二是因为这些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能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思考解答,易于理解。

在数学教材中,非常注重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改变了数学学习中的难懂、难学、难理解的现象,学生们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先拿出两个同样规格的盒子,问学生,这两个外形一样的盒子,哪个重,生纷纷举手,生1:我认为两个盒子一样重,因为我看这两个盒子一样。生2:我反对,盒子是一样,但一个新,一个旧,我认为新的轻,旧的重。生3:我反对,要知道两个盒子哪个重,不能只用眼看,你要用手去掂一掂。师:还有什么办法?生4:也可以去称一称。教师赋枯燥的内容以“生命”,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

又如在国标本二年级上册书中量长度这一单元中,教材先让学生选用合适的工具,获得自己的一步的长度,并且进一步让学生到篮球场中去量一量。教材通过将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发现数学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能较好地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从而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落实到实处。

二、给予探索空间,注重系统性

“人的认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因此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理应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要通过课堂实现新型学习方式的培育,教材应该首先改变那种基于“师讲生受”理念的编写模式。教材从低年级开始,通过说一说、画一画、连一连、分一分、摆一摆、量一量、想一想等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如在认识线段之后,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下面有三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画的是什么图形?学生做这题时不仅可以加深对线段的认识,还可以体会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另外,教材在处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时,强调操作与实验的动作表象给予思考的支持,强调手、脑、口并用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材往往配合学具操作进行思考,如一年级教材很多地方都有如此体现。教材在很多知识点都设置了相应的认知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三、能充分调动多感官参与,凸现观察、操作与交流

国标本教材的页面精致,内容往往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观察物体一课中,教材在一开始就出现从教室的前、后两面分别拍摄的照片。在这个学生如此熟悉的环境中,以此作为学生观察的对象,有利于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从不同方位观察,看到的景象可能是不一样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比较判断能力等。像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不胜枚举。

四、呈现形式多样

教材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在呈现教材的方式上,采用了丰富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出现教材,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素材呈现方式的多样化还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开展学习活动,促进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教材中有的地方是实景图片,体现了数学与生活间的密切联系。有的地方采用了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小动物,贴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如,在二年级的教材中,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一课,教材中用图的形式呈现,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出七巧板是由几种不同的图形组成的,了解这些不仅对后面的拼图有帮助,而且是对图形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再通过学生自己去拼认识的图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拼摆图形,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总之,教材是培育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重要载体。教师以及学生在课堂中是以教材为主要依据来开展活动,并逐渐建立起对数学的初步理解。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正确、充分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与优势,在教学中必将事半功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