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兵与将将
作者: 沈 玲摘 要:辅导员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如何管理学生更是重中之重。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选拔精兵强将,帮助自己管理,是更好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历,从如何选拔培养学生干部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感受,希望大家交流探讨。
关键词:辅导员; 将兵; 将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149-001
做了几年的高校辅导员,对管理学生颇悟到一点东西,下面结合我的实际情况,谈谈对学生管理方面的看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故事。韩信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将,他擅于用兵,被封为楚汉三杰之一,但是韩信不能摆脱功高震住的境地。在《资治通鉴》(卷十一)有载“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将兵多少。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韩信当然不相信什么神力与天授之词,但是他知道狡兔尽走狗烹的窘境,称赞刘邦“不能将兵而善将将”一则有掩盖自己居功自傲的嚣张气焰,再则就是有讨好之意,但是他却也道出了管理学上很重要的“将兵与将将”著名论题。
古人在诗中就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之句。那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难免要和各种学生打交道,了解各种学生,是管理好他们的起步和关键。开始的时候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也不知道如何管理学生,我想韩信的“将兵与将将”之词倒是可以给我很多的启发。
作为一名做学生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与其每天在兵营里打转——将兵,还不如考虑一下如何统率领将——将将。
本文将从将兵与将将的角度说说如何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首先,树立将兵与将将的观念。
思想意识是一切行动的指导和根本,所以首先要有将将的意识,不然没有准备的事情是很难做好的。
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容易把自己定位在原来的高中位置,需要我们辅导员帮他们定位。这里涉及到几个问题:角色转换、角色适应、权利和义务的理解、目标定位及其评估。
只有知道自己往哪儿去的船才有抵达彼岸的时刻,没有目的地的航程只是徒劳,只能在大海上迷航。对于部分新生进大学之后的迷茫心理,我们一定要给他们明确目标,帮他们理解大学的精神实质——独立创新,帮他们理解学科现状及其就业前景。
在人生的旅途中,告别高中的忙碌,很多同学以为上大学就可以闲散自由、游混度日,至于毕业后干什么,自己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从来没有明确地想过,进学校时清楚,出学校时迷糊,这是有悖大学教育精神的。
辅导员就好比部队里的政委,重要的是做好政治工作,从思想上解决新生面临的实际问题,才能解决新生游混度日的错误思想,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读大学是难得的机遇,大学是人生最值得留恋,也是最值得珍惜的时光。
做好新生的思想工作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事。那么,选好班级干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前提是我们要有选将将兵的观念。
其次,是走进学生中去,调查了解学生,摸清哪些是兵哪些是将。
针对部分学生的迷糊心理,他们也许认为大学里没有必要那么卖力,管理也没有必要那么上路子,所以可能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为集体服务,对学生管理没有兴趣。
而我们要选的是有自愿服务意识的学生,愿意通过学生干部这一经历锻炼自己,愿意为大家服务才行。做事往往不是能力问题,更多的时候是愿不愿意的问题。
要通过一定途径,了解学生。最简单的就是让每个人写一份简历,看看他们的经历里有没有为集体服务的经历。此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弊端就是偏于简单和草率,往往缩小了选择的范围,有可能错过最优秀的人员。另外,可以通过走进宿舍,食堂观察,也可以和军训的教官交流,了解相关情况。
在军训和前期的观察中,选定开朗乐观、有服务意识,擅于和人沟通的同学,他们是潜在的管理人员,起码是最有可能的。
第三,将才的培养。
选出自己手下的将才之后,就要着手培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也是适用的。
困扰管理学的难题是:哪些人才是真正天生的管理者?我们不是做管理学的理论研究,没有必要那么较真,实际上愿意把事情做好的,又有奉献精神的人,有责任心是起码的前提。
我们不是要选所谓管理学的管理者,所以在选将的时候,也没有必要那么太过于苛刻。没有人是天生就会做很多事情,除了本能的吃奶和啼哭,更多的东西是靠后天习得。所以我们一定要坚信,通过一定锻炼的学生,他们就是我们辅导员的得力干将。
因为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指望学生是个天生的管理奇才,因而给他们实践锻炼的机会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的最大忌讳就是怀疑,信任是最基本的前提。信任是别人的期待,也是我们努力争取成功的动力,而我们的信赖将是学生做好工作的巨大力量。既然选定了人选,那么就要针对性的给他锻炼的机会,但是必要的阶段还是要有的。比如,先给点小事情让每个人去做,做事不是重点,如何做,以何种态度去对待,是重点。在这一环节上,态度决定一切。经过观察,那些愿意用心做事的人,正是我们真正要找的人员,起码他们愿意去做。在更多的时候,成功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的问题。
然后就是观察他们做事的风格和方式,因为同样是做事,但在如何处理一件事中会透露出他的灵活性和是否机智。
我们不是选智多星之类,但是我们要选择那些相比较而言,会讲究做事方式方法的人员,因为他们最有可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基本上能确定要找的人选,然后就要让他们在实践中为大家服务,在实践中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