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警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作者: 陆卫良

摘 要:公安民警肩负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任,健康的体魄是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培养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充分发挥民警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是保持公安民警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体育锻炼; 公安; 民警; 健康

中图分类号:R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152-002

1、基层民警健康状况及参与体育锻炼情况

1.1目前基层公安民警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有资料显示,25%的民警处于患病或亚健康状况,某市曾对基层民警的体重、肺活量、握力、柔韧等身体素质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达优秀级的比例明显偏低,仅为3.1%;良好级的占14.9%;及格级的占45.9%;而不及格级的比例较高,占36.1%。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公安民警身体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安民警的身体素质提高,乃至影响公安工作的正常开展。

1.2通过对某市公安民警的问卷调查发现,长期坚持锻炼的、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人数较少,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仅为37.11%。有43%的民警基本不主动参加体育锻炼。而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民警中, 大部分锻炼时间较短,仅凭个人喜好,练习项目、手段单一,体育锻炼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锻炼中还经常造成各种运动损伤。

2、培养民警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途径

影响民警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工作环境、饮食习惯、运动保健等等。而缺乏体育锻炼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提高民警体育锻炼的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民警的自我锻炼意识。

2.1提高思想认识

多数民警强调工作忙、没时间、没精力、没场所、缺器材等,有的民警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不知怎样炼。他们认为体育锻炼不足以成为他们牺牲时间的理由,睡觉、看电视是最好的调整、休息方式。这种不正确的体育观往往决定了警察的体育行为方式,会严重危及警察身心健康状况和生命安全,影响警务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严重的还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和疾病恶化,这也是造成警察因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及战斗力削弱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安民警建立起“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是增强民警体质的重要保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生活、家庭、工作、事业的重要保障。公安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强民警训练,促进民警强身健体,提高民警的素质和战斗力。为了适应日益紧张、繁重的工作,民警需要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愉悦身心、缓解压力。同时,通过参加竞技比赛,公安民警可以展示才华、体现自身价值。健康的体魄,充沛旺盛的精力不仅是生理、心理的需要,也是事业、社会的需要,为了适应这些需要,避免被淘汰,就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增强体质、调节情绪、娱乐身心、锻炼意志和促进人际关系、增进友谊的实效。

2.2落实达标考核机制

按照《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标准》的要求指导民警自觉开展基本体能训练,以提高民警的力量、速度、灵敏度和耐力为目标,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对在职民警进行一次全面的达标测试,让单位和民警都能如实地了解一下体能状况,做到单位和个人都心中有数。基层科、室、所、队每年进行一到二次的《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标准》考核,县、市一级的公安机关应按年龄、性别、警种的不同在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女)、1000米跑、800米跑(女)、10米×4往返跑等项目上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这项工作可以激励、鞭策民警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使民警通过不间断地自觉锻炼,增强体质。

2.3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激发民警的锻炼热情

负责公安系统体育工作的单位——前卫体协应当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比赛,发挥体协的职能作用。广泛开展系列全民健身活动。各地、市、区要积极举办警察运动会,组织举办公安系统的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跳绳、拔河、中国象棋、警务技能三项(射击、游泳、武装越野跑)、太极拳(剑)等比赛活动,以推动公安系统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警务技能的提高。

2.4充分搞好基本设施的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添置必要的设施设备,为民警参加体育锻炼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2.4.1加强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硬件设施的建设;

在基层科、室、所、队建造一些小规模的健身房、乒乓球房、羽毛球、休息室、洗浴间等场地,确保民警在工作之余能够进行一些体育锻炼。与辖区里的学校、体育中心等单位进行协调,采取长期或短期租用的方式,为民警提供一些大型的体育设施如田径场、游泳池等。

2.4.2增加经费投入,保证体育活动需要

各级公安机关除了在举办各种警察体育赛事时需要一部分活动经费外,还应该另外划拨一部分经费作为民警的个人体育消费。所谓体育消费泛指人们在体育锻炼活动方面的各种消费和支出,也是现代社会生活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体育消费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体育消费意识淡薄,把“花钱买健康”当作时髦口号挂在嘴边的多,而用于体育支出的相对较少。通过增加体育消费的投入,改变警察的体育价值观念,逐步提高对体育消费的社会经济效益的认识,改变许多人宁愿把金钱和时间花在生活消费上,也不愿投入到体育活动中的观念,提高体育消费水平。民警在家里也可以购买一些健身器材,在社区、活动中心可以办理一些体育活动卡,如:游泳、球类等。参加体育社团,定期进行一些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如:登山、自行车、野营等,增进身体健康。

2.4.3投入资金用于聘请教练员对体育训练进行必要的辅导

体育锻炼不是单纯的肢体活动或竞技运动,而是根据自身和职业需要的多层次而进行的多元化活动,如,为提高运动技能而进行的专门训练,为维护身体健康而进行的健身活动,为预防疾病而进行的保健活动,为治疗疾病而进行的康复活动,为培养兴趣而参与的各项活动等等。因此,把不同年龄层次,身体状况、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不同的警察群体组织起来进行练习是有困难的。面对这些,缺乏体育技术指导,是民警不愿或无法参加体育锻炼的又一因素。通常,体育锻炼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体育教师或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活动,另一种是个人或结伴进行自主锻炼活动。对于缺乏锻炼常识、锻炼方法的锻炼者,若没有体育教师的指导,非但达不到锻炼目标,还有可能导致某些运动损伤或疾病的发生。而对于有一定运动基础的锻炼者,对体育锻炼有兴趣或喜欢某一运动项目,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无疑是积极的。为了让更多的民警获得运动体验,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可采用各种短期培训的形式,在教师或教练的指导下,使他们了解一些体育人文社会、运动人体科学、体育健身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教会他们掌握一般的体育锻炼方法,激发他们养成锻炼的习惯,提高其自主锻炼的能力。

2.5纳入年度考核机制,强化激励措施

为了鼓励民警在全国及省级以上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为警察体育工作做出贡献,公安机关应制定相应的体育运动奖励办法。在公安系统和社会体育重大比赛中,对获得集体和个人名次的队员、教练员、领队以及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奖励。鼓舞广大民警更加刻苦训练努力工作,寻找展示实力的舞台。同时,要把公安民警的体能技能训练与民警的晋职、晋级和考核结果挂钩,进一步形成“我要练、经常练”的共识和氛围。

2.6民警的体育锻炼应该得到领导的支持和重视

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更多地重视、关心和支持基层民警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确保基层警察体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同时,领导要更好地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带领广大民警掀起全警体育锻炼的热潮,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

总之,只有培养民警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才能有效地增强民警的体质,从而提高公安民警的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延长警察的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李宁.《南京市公安民警健康状况及对策》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1月第19卷第1期

[2]管庆丽, 王海源.《基层警察体育锻炼方式调查研究》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9月第23卷第5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