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问题研究
作者: 胡铁花摘 要: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的理财环境越来越趋向于企业化、改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势在必行。成本核算作为企业经济活动最基本的方法,有必要应用到事业单位中去。本文旨在通过对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意义,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研究,提出进一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力度;分清固定资产中的低值易耗品;改革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等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 成本核算;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153-001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规定计提折旧,不能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量和净资产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从购置、建造完工入账到报废,会计账面始终反映的是原值。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或技术进步等原因而减少的价值在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得不到体现。另外,固定资产报废的核算是同时减少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造成当期净资产的保值增值与前期相比缺乏可比性。这样,少数单位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有可能对应注销的固定资产不作会计处理,这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将产生差异,并随时间的推移其差异越来越大,导致账实不符,造成事业单位资产总值反映不实。并且,事业单位的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均属于净资产,是国家所有权数额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对其拥有充分的使用权。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中的固定基金与固定资产相等,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不变,故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也不引起固定基金的减少。而计提固定资产修购基金时,又相应增加了专用基金,这就使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既包括固定资产原值,又包括提取的修购基金,造成重复计算和虚增,使事业单位提供的净资产信息失真。
(二)资产管理意识薄弱,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会计制度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中规定,“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各种款项。如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存入保证金、应付统筹退休金、个人交存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应付投资者的收益等”。但有些事业单位为了隐留部分收入,增加单位资金使用的自主权,就将应该作为预算外收入的资金不作为预算外收入,而是列作往来性的“其他应付款”挂账,被检查出来就转作收入上交,没有被发现,就长期放在“其他应付款”中,供单位周转使用。另外有些事业单位在“其他应付款”中以科室设置户头、,列收列支各科室组织的收入和花费的开支。还有些事业单位将向有关单位收取的费用、手续费等,不列作收入,而是在“其他应付款”中一收一支,隐藏了单位的一部分收入支出,利用“其他应付款”的往来名义,行帐外帐的收支之实。这样“其他应付款”的部分账户就演变成了单位小金库的“代名词”了。同时,事业单位不计算盈亏,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也使不少单位缺乏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普遍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现象。这些单位只注重向上级打报告伸手要钱购置资产,却不重视资产的管理和合理使用,不重视挖掘资产潜力,提高设备利用率,由此造成账实不符,家底不清,闲置浪费,以至国有资产流失。
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对策
(一)进一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实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解决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一是快速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二是有效改善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有利于让会计人员能在没有羁绊的环境中依法行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职能。三是有利于加速会计电算化步伐,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二)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在明确了事业单位核算的内容后,为能正确计算事业单位的成本,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单位本身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种设备利用、资金占用和费用开支等定额,并及时检查和反映定额的执行情况,对超出定额的部分,要认真分析原因,以便于减少支出,控制成本。(2)健全财产物资登记盘存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登记工作,从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制度入手,对固定资产进行全方位管理。固定资产应按类别、使用单位设置明细账,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掌握其构成情况。对于一些年限较长的在用固定资产应重新估价。对超过使用年限,已废弃不用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办理报废手续。(3)健全内部计划价格制度,内部计划价格是单位内部结算的依据,是实行内部经济核算的重要条件。
(三)正确划分成本核算项目,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划清各种支出范围和来源渠道,确定成本项目,清晰地显示成本的经济用途,便于成本的计算、控制与分析。成本项目应结合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加以确定。凡能分清直接承担对象的各项成本费用,直接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不能分清直接承担对象的各种间接费用,先归集,再定期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项目中。
(四)改革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建议事业单位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的具体方法,改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增设“累计折旧”科目。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可以累计折旧抵减调整固定资产原值,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和其新旧程度,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互一致。这样,在会计报表项目中列报的固定资产是净值,从而反映出事业单位实实在在的资产数额和偿债能力。通过计提折旧,还可以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从而反映出事业单位在从事各项事业活动和经营活动中的成本和费用,能为固定资产的更新较稳定地积累资金,保证固定资产适时更新,促进事业发展,促使事业单位增强成本费用意识,加强资产管理,减少盲目采购,节约资金,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