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语文阅读方式中解读文本
作者: 黄良娣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因此教者要遵循语言认知规律,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语言实践。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语言实践中学会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训练思维、陶冶情感。使课堂中流淌着清新的激流,充满着智慧火花的撞击,洋溢着生命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导入;人物;想象;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5-082-002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在倡导学生主体,尊重学生感受,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要回归生活等理念指引下,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课堂上学生潜心读书。书声琅琅;新的课堂上,有丰富的情境,有体验、感悟和想像;新的课堂充满了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课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体验而语言只有在实践中表达才富于激发真情,在实践中运用才能得以纯熟。正如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一切语文,在实践中学习比在规则中学习要来得容易得多”“语文教学应该以写字去学写字,从谈话中去学谈话……”因此,遵循语言认知规律,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语言实践,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语言实践中学会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训练思维、陶冶情感,是语言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教师应着力将语文课上成全体学生的语言实践课,努力营造出让学生充分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学习氛围,助其实践语言,学好语文。下面以《一路花香》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探究语文阅读方式中解读文本。
《一路花香》是一则美丽的寓言,蕴涵了深刻的道理:世界上每一样事物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只要利用好事物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这样的道理学生或许能体会到,但无法确切地表述出来。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有所感悟。
一、整体感知、导入课文
首先出示词语巩固认读,在出示的这一组词语中,是经过教师仔细研读文本后选择的,它们都与课文的整体内容关系较大。如:水罐、裂缝、惭愧、骄傲、完好无损等。学生在认读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认读情况进行恰当的评价,如: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你朗读时的表情真丰富。在教师的评价语中,在学生的准确,富有情感的整体认读中,他们能够透过文字回忆起课文的大致内容,在此基础上再选择其中的几个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巧妙与文本接轨:“这两只水罐有什么不一样,他们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破水罐的感情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交流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很快抓住了破水罐的一条情感线索:十分惭愧、一丝快乐、再次道歉、感到欣慰。这一环节既巩固了字词,又练习了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课文的中心,同时为第二阶段的学习作好了铺垫,符合了《新课标》中“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求。
二、走进人物,感悟文本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中要“注重情感体验”。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摈弃繁琐的提问,教学内容要由“胖”变“瘦”;化“零”为“整”。让学生将文本所蕴含的内容、情感与自身的认识、情感紧紧联系起来,真正读懂意思、读出韵味、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
因此,在学习第一部分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可以让他们在自读的基础上动笔圈圈画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这一部分,紧扣一些关键词进行感悟,如抓住“每天”、“远远的”等词语感受挑水工十分辛苦。“完好无损”、“满满地”、“只剩下半罐水”看出这两只水罐装水的不同结果。“日复一日”看出挑水工每天都挑着一好一坏两只水罐去挑水。学生在抓住了关键词语感悟的基础上,适时地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赛读感受挑水工的辛苦,因此才会引出下文的破水罐的道歉。
第二部分写的是破水罐的情感变化的历程。学生通过朗读他们的对话,能感受到这是一只惭愧的、自卑的、难过的、伤心的、自责的……破水罐。让学生先自己说说破水罐因为什么而感到惭愧。学生在通过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后,认为:破水罐因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挑水的任务而惭愧,因为自己浪费了挑水工的力气而惭愧,因为使挑水工没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而惭愧……如此的理解,正是学生完全读透了文本才有的真知灼见。接着,我趁热打铁问:“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把破水罐的心情读出来呢?”由于学生已经走进了破水罐的世界,解读了它的心情,因此知道要读出破水罐的惭愧、自卑等,要让听的人感受到破水罐的惭愧、自卑,要把自己当成破水罐,带着惭愧、自卑的心情读。也就是说,学生能将文本蕴含的意思与自己的感受、情感联系起来,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此过程中教师得体的评价,把学生的朗读水平又往前推进了一步。如:在你的朗读中老师深深感受到一种自责;你完全走进了破水罐的情感世界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多次,引导学生在感悟文本中走进人物,教学效果明显。
三、想象画面,感受真实
如何让一个个方块字在学生的眼前跳跃,变成他们头脑中形象、生动、可感的画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创设体验的情境,让孩子们走进文本,感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如破水罐在第一次向挑水工道歉后,挑水工让它看看在它路旁的鲜花。上山时,看到太阳正照着路旁美丽的鲜花。这时老师可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这是怎样一幅美好的景象。教师给学生创设—个想象的台阶,即通过多媒体出示一幅画面,让学生借助这个“台阶”想象画面。学生的想象很丰富,他们说:“太阳把金色的光辉洒在大地上,路旁的鲜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花瓣上还滚动着钻石一样闪亮的小露珠。勤劳的小蜜蜂、可爱的小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纵情歌唱……”在课堂上学生运用了较多的妙词佳句,把小路一旁的鲜花形容得异常美丽。这时,这里的文本就变成了学生想象的依托,变成了他们头脑中真实可感的画面。
不仅训练了想象力,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把学生平时的积累灵活运用起来,也为理解后文破水罐和挑水工为别人带来了欢乐,让破水罐认识到自己虽然有裂缝但也有着自身的价值,带来了美作铺垫。
四、交流对话,感动体验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其中,三者之间的对话应该具备交互性,是多维立体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学生学完课文后,一定有许多感动,有许多话要说。这时,设计一个写话的练习,让学生写写在学完课文后有什么话对两只水罐说。为什么让学生写?因为有了前面的读与说的训练,学生们也愿意用写来表达,写需要一种氛围,特别是那静静的书写环境。在音乐声中。他们会调动自己记忆仓库的金子,完成这一任务。随即让学生进行交流:“破水罐我想对你说,《虽然你有裂缝,但是挑水工巧妙运用你的缺点为主人,为路人浇灌了一路花香,真了不起!破水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要自卑,也不要骄傲,只要各尽其职就行了。完好的水罐,你同样也不能骄傲,只有谦虚的人才能不断进步……”在这一段段精短的文字中不难看出这篇课文寓意的理解也自然地渗透在这几句话中。这一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又化难为易巧妙地解决难点,揭示寓意,一举两得。
总之,语文的阅读教学方式有很多,21世纪的阅读教学应该更加开放和更加具有活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支撑海洋、广阔天空的责任则需我们教师来承担。在阅读教学中努力提高阅读质量的尝试仅是开始,阅读教学能否焕发更大的生命力,还须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找到更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