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之我见

作者: 秦 俊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数学生活化”问题。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教学生活化便成了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首选。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6-3315(2010)5-083-001

一、数学教学要善于提取生活信息

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取生活数学实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数学活动,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时,我在课前就让学生搜集一些圆柱体和圆锥体物品。上课时,学生拿出了各种各样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物品,如茶杯、茶叶盒、各种圆柱形食品盒、陀螺等'让学生分小组观察圆柱体或圆锥体的特点,同学们很容易地发现:圆柱有三个面,上、下两个面都是圆,而且大小相等,周围的面是一个弯曲的面,圆柱上下一样粗。圆锥只有一个圆底面,一个顶点,侧面是曲面。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直观感知了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一些特征,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便能抽象出它们的特征。课后布置学生动脑动手做一个圆柱,为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做准备。

二、要善于创设“生活数学”

对于数学来说,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十分重要,这些生活经验不仅是学生的生活现实,而且可以让他们通过这些生活经验。理解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数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再现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在小学数学中许多内容都可模拟生活场景,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如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计算”时,我设计这样的情景:老师知道我们学校操场设计的两个小秘密:1.操场是长方形,并且长和宽都是整十数;2.操场的周长是240米。你们能根据以上条件,在小组合作下,计算出操场的面积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通过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对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整理,讨论,不仅得出了多种解决方案,而且学生情绪高涨,思维也得到发展。再如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我用两个一样的透明杯子盛了同样多的水,并请一位同学做上记号,先往一个杯子放进一个小铁块,然后分别演示把铁块取出来,再放进去,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铁块放进水里了,铁块占了空间,所以水会上升。我们再换一个物体,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往另一个杯子里放入一个鸡蛋,这时杯子里的水一下子满了出来,有的同学“呀”的一声惊叫。我抓住时机问:和刚才的实验相比,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放进水里的鸡蛋比铁块大。也就是鸡蛋占的空间比铁块占的空间大。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在教学中创设了好的生活情景,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教师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养成用数学的态度分析周围事物,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例如,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块长方形铁板,长60厘米,宽40厘米。从四个角剪去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这个盒子的容积是多少?学生从这个平面的图形中,很难找到盒子的长、宽、高,从而无法求出盒子的体积。教学这道题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组织他们去讨论,从而解决了问题。学生先按照题目意思画出平面图,剪去四个角,再把剩下的图折成长方体盒子。这时就有不少学生高兴地叫喊“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没有让他们马上说出答案,而是要求他们:“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这时学生有强烈表现的欲望,急于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表达出来。他们都很主动,讨论也很热烈。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解题思路渐渐清晰、明朗。汇报时,学生的情绪都很兴奋,有的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路,有的用算式表示解题的过程,可贵的是有一位同学提出了计算盒子表面积的问题……他们互相补充,成功地解答了这道数学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发现了平面图与长方体盒子的关系:这个平面图就是长方体盒子的展开图,长是(60-10)厘米,宽是(40-10)厘米,高是5厘米。接着我又出示一道题:一块长方形铁板,长16分米,宽8分米,在不浪费材料的情况下,做一个无盖的铁盒,这个铁盒的容积又是多少?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同时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四、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例如在《设计包装纸》的实践活动课上,我出示活动题目:包装香烟,每包香烟长9厘米,宽5厘米,高2厘米(课前每组已准备10个同样大小的空烟盒子);明确活动要求和问题:把10盒包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长方体,称为一条。可以怎样包装?算一算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包装纸的重叠部分忽略不计)然后让学生开始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包装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动手实践,互相合作,在本子上记录和计算……在各小组设计的包装方案完成后,我让学生分别把不同的方案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比较并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案比较合理?……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计算不同包装方法的盒子表面积,不但求出生活中的两种包装方案,还求出用纸最少的一种(560平方厘米),同时发现了只有长方体的长、宽、高最接近时,包装纸的用料最少。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