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
作者: 羊文娟摘要:高职英语教学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对跨文化交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教学方法谈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5-129-001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把焦点放在学生语言技能上,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及教师开始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的地位。
一、跨文化交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技术型人才。其特点是直接面向具体工作实用技能的教育,所学、所教应实用、有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英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少企事业单位将英语水平作为录用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这对高职学院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英语学科的教学而言,就是要重视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m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在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沉淀、文化的映像,同时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外语教学中必须讲授文化。文化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从跨文化角度来看,文化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提高跨文化意识。可见。文化差异是外语教学的必需内容,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差异教育,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利于文化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在高职英语的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
二、高职英语课程中关于跨文化交际的几点教学建议
在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文化知识的传授与语言知识的教学和实训统一起来,针对教学对象及客观条件,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给学生讲授所涉及的各种文化差异,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下从四个方面谈谈笔者的教学建议。
1.语言交际:它包括词汇和句型结构。词汇是一门语言中最活跃的一部分,承载最多文化特征,这一种文化的特征也首先通过词汇反映出来;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句型结构,而思维方式又是由文化的核心部分价值观点所决定的。因此在进行语言知识的讲授时,教师可利用现有教材,扩充背景知识,在讲解课文或语言点时不失时机地介绍相关背景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掌握词汇与句型。例如“Greek gift”,看到gift这个词,感觉应是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但这个成语却有截然相反的含义。它来源于古罗马史诗《埃涅伊德》,故事中希腊人一直无法攻下特洛伊城(Troy),后来想出一个木马屠城计:假装撤兵回希腊,但留下一只巨大的木马放在城外作为礼物,宣称要送给特洛伊城求和。特洛伊人欢天喜地地将藏有希腊精兵的木马拖进城内,使希腊大军一举攻陷特洛伊城。因此“Creek gift”后来就表示危险或害人的礼物。因此在词汇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介绍基本意义外,还须解释其文化意义和文化差别,使学生在交际中正确领悟对方的含义。
2.交际习俗:交际习俗是某一社会环境中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习惯与规则,它受人们信仰与价值的影响,因而,交际习俗是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日常交往中涉及到文化因素的场景,如interview,reservation等,安排学生做role play。通过模拟情景以及实际的操作和对话练习让学生形象地体会、理解并运用学到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交际的规则,磨练他们的交际策略。同时还可安排其他学生做group dis-cussion。对情景模拟中的学生违反了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运用规则之处指出并改正,来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非语言交际:语言并不是唯一传递信息方式,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交际中传递着更为重要更多的信息。不同文化的人们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文化反映在语言的不同层面上。因而文化教学应渗透到语言教学的各个层面,渗透在不同的课程中如词汇教学、口语、文学、泛读翻译等。比如,目光接触(eye contact)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也是英汉文化中共有的一种非语言交际行为。然而,目光接触的方式和频率则因文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英美人交谈时,双方往往是相互直视,因为直视对方意味着诚实与正直,而缺乏目光接触则意味着心不在焉或不信任。英美人有句格言: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at you in the eyes。而中国人在交谈时,双方不一定要不时地直视对方,有时还有意地回避不断的目光接触,以表示谦恭或尊敬。
4.价值观点:它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文化教与学的指导性原则。教师可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音乐、电影、电视、图片、幻灯等加强听觉和视觉冲击的教学工具,让学生充满兴趣地直观地了解西方文化。如向学生推荐观看电影《刮痧》(一部关于中外文化差异的故事影片),让学生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既训练了英语听力又对影片中描述的强烈中外文化冲突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并就此激发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兴趣,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总之,教师应利用一切资源,把跨文化交际实践化。使学生在掌握语言能力的同时,注重中外文化差异的习得,培养双语能力的同时,又具备两种文化的能力,这才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宗旨所在,如此培养出的高职生才能真正达到“应用型人才”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