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 “路径”教学

作者: 刘子苓

摘 要:在《新课标》中 “新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路径”; 自主学习; 合作交往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057-001

学生怎样才能走上自主学习之路呢? 著名美国柏克赫斯特女士于20世纪20年代创建了道尔顿教学法。它是一种彻底的适应个性的教学方法,有力地抨击了班级授课制。实验证明,它的实施在中国教育上还是一个难题,道尔顿教学法在中国的实验并不成功,但它的教学重点在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我们的新课标是一致的。现在广大教师的学案导学的改革如火如荼,我在教学中也在尝试着教学改革,并取得一些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编制课堂“路径”,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助学方案,我们称之为“路径”。通常要提前一周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路径”以书本章节为单元,以一周为单位,再到每一课时都先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生借助“路径”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路径”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路径”上做相关的学习记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路径”的目的是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比如“绝对值”一节课,教师可列出下列自学提纲:

1.看书P5

2.通过再读教材解决问题

(1)画出数轴并找出表示3和-3的点;

(2)这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

(3)什么叫绝对值;

(4)一个正数、零、负数的绝对值分别是什么;

(5)如何求一个数a的绝对值;

(6)怎样比较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在学生根据先看书,再解决“路径”中的问题,然后学生讨论,先学会的可以教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学会自学,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新的见解和新的方法,及时向全体学生推荐。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

首先要善于挖掘新课程中的能调动学生兴趣的因素。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实际需要常用谜语、故事、情境、游戏、悬念等方式激起学生兴趣,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

其次要以教师之情导学生参与之趣。

①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服务者“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尊重、理解、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正确看待学生的答错、写错情况,对待学生要多宽容、鼓励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让他们找到自信,找到自我价值的存在。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三、让学生合作交往,促进自主探究的发展

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创新教学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同桌合作学习”是教师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我们使用“路径”中的一个部分。这种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有机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合作与讨论,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探索空间更加宽广。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每名学生都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充分享有发言权,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课堂发言的机会有限等缺陷,也培养了学生听、说和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创新教学为主旋律的今天,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数学。使学生“想学”“能学”之舟顺利达到“会学”的彼岸,并使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创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去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教学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局组织编导)

[2]《数学课程标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