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作者: 吴晓楠 张振华 姜 雯

摘 要: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现状以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索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以及解决的主要途径,为体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从而推动体育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 兴趣;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058-001

现阶段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开课率在逐年增高,但是部分乡镇中小学校依旧存在着缺乏体育师资,甚至是没有体育课的现象。而在一些配备了专业教师,能够正常开展体育课的学校中,很多教师反映大多数学生不怎么喜欢体育课,并且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但是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并未好转。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搞清楚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体育课深受学生喜爱,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东光县第三中学、第一中学、第二中学、育才中学、实验小学部分学生

2.研究方法

(1)访问法;(2)观察法;(3)问卷调查法;(4)归纳分析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结果

通过对东光县第三中学、第一中学、第二中学、育才中学、实验小学共计5680人进行访问和问卷调查,对体育课感兴趣的学生1784人,占调查总数的31.4%。其中男生有1232人,占感兴趣人数的69.1%,女生552人,占30.9%。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共计3896人,约占总人数的68.6%,其中对体育不感兴趣的男生1542人,占39.6%,女生2354人,占60.4%。

2.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以及信息反馈结果分析,造成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开展不顺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重智育轻体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尚未消除

农村中小学重智育的思想根深蒂固,虽然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考学和升学率依旧是评定一个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许多农村中小学校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或者在计划中安排了体育课,实际却是挪作他用,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保证。

2.2场地管理不善,体育器材不足

多数农村中小学校没有正规的操场,即使有场地的学校,也因为无人照管大都年久失修,球场跑道坑坑洼洼。因为资金问题,不但场地管理不善,各种体育器材也严重不足。

2.3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体育教师素质建设还有待加强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领导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在年轻的教师招聘选拔中,大多数学校选择各文化科目老师,很少引进优秀的年轻的音体美教师,导致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青黄不接。有的学校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体育课都是由其他任课老师代课,使体育教学水平下降,达不到体育课应有的效果。

2.4学生自身的原因

由于应试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学生平时大部分时间被占用,想玩不能玩。但由于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淡漠,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想法。另外,男女学生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不同,往往受情绪影响而淡薄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2.5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意识影响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影响着一个孩子的成长。有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认为:体育锻炼会分散孩子学习的注意力,无心向学,倒不如多看看书、多学习的好。大多数的家长、老师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没有关系,关键是学习,从而导致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从思想上也改变着学生自己的想法。

3.讨论

3.1 受千年科举制度的影响,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把学校当成唯一的“智育”基地,只是把书本当作是唯一也是仅有的前途。体育也是社会知识,也是文化。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和体育明星,而是通过身体的教育,使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还锻炼了身体素质。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3.2 在同等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和教法上,如果教学条件差,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场地、器材的数量和质量与器材安排是否适当,是能否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条件。

3.3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对于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在实际准备活动中,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久而久之,学生感到厌烦、乏味。

3.4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是行为的动因。在实际教学中,准备活动在组织和编排上往往俗套、呆板。在教学过程中,要么教条化教学,要么“放羊式”教学,很难引发学生学习、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正处在改革的适应阶段,暴露了不少的缺点,但是新课程有其优越性。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要求体育课的课堂效率有普遍提高,提高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兴趣是提高体育课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和家长对体育学习的重视程度是提高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而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其目的也在于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友情感、快乐感、成功感,起到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大伟.浅谈新课改后怎样上好体育课.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二期

[2]赵玉凤.浅析体育对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作用.体育教育学论文

[3]梅再学.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杂志.2009年10月第五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